关于语文复习的几点意见

发布者:蔡梦虹     发布时间:2015-12-25    浏览数:0

语文科有明显的工具性,有鲜明的思想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表达形式多样,学好语文既要靠平时扎扎实地学习,也要在考试前认认真真地复习。有人以为数理化要求明确具体,经过复习,容易见效;语文即使花了许多时间复习,也不一定能在考试中收到效果。他们认为有的学生平时语文成绩尚好,而在高考中成绩却不佳了,另一些学生平时学得不怎么好,而考试成绩却较好,语文成绩的好坏偶然性很大。应当说,这种看法并不妥当。语文在学习上虽有它的特殊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共同的地方。如果平时学得扎实,知识面广,运用语言的能力强,习惯好,临考前再适当复习,使知识巩固而有系统,能熟练运用,能力提高,考试成绩就必然有所进步。反之,如不认真复习,不补上缺漏,那就不能消除考不好的“偶然性”。因此,语文在考试前还得认认真真地复习。

复习语文,准备考试,应着眼于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而不能搞猜题、押题、投机取巧、死记硬背。过去,有些人常用背词语、成语、猜作文题目,搞“题海战术”,把高考复习引入歧途。结果是“劳而少功”,转而又觉得“复习语文无用”,怨语文复习难办。其实,这是因为复习的态度不够端正,方法不大对头。

怎样复习语文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字、词、句、篇的知识和练习,要注意综合性

在语文学习和复习中,识字、积词、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是基本功,都很重要。字、词、句、篇的学习和训练,虽然有时可以单项进行,各有侧重,但必须看到它们在文章中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互相割裂的。通常我们所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明在语言运用中,字、词、句、篇是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例如,在课文《故乡》中描写月光下西瓜地这段话:“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这段话,可以复习许多字的读音、字形;可以掌握一些词的用法,知道这些表达的意义和一定语境中如何正确使用,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可以知道这些句子在描写月光下西瓜地的绚丽景色和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行为。如果在朗读全篇文章以后,瞑目回想一下,对这段话在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就能领会更深。反之,如果只是摘录词句,死记硬背,收效就不大。

二、复习语文知识要注意应用性

在高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语法、文学常识等,内容很多,要能掌握重点,注意应用。结合阅读,写作学习这些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和应用,形成技能,对扩大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听、说、读、写和欣赏能力是有帮助的,但不要过多过深。

对语文的基本技能训练要多练习、多注意、多交给学生方法。如书写要做到正确、清楚、迅速、保持卷面整洁等。

三、复习文言文

选一些典范性的课文,认真阅读。要字字落实,对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要能掌握,对词的活用,常见的几种句式要能分类归纳,掌握规律,活学活用,以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四、练习作文要注意多样性

作文不仅是识字写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综合能力训练,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大纲要求学会写记叙、说明、议论以及应用性的文章。这就要求在作文练习中注意到多样性。多种形式的作文练习,可以有更多的练笔机会,也符合工作、学习、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1、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种是只指定题目,作者通过审题确定中心、题材、体裁、谋篇布局,写成文章;一种是只定一个范围,由作者自拟题目,写成文章。半命题作文是题目只出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作者补充完整,再按填完整的题目作文。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须由作者独立构思创作,内容结构要求较完整,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综合性,难度看似易而较大。当然,这是练习作文与考试作文的传统形式。

2、限制性作文。提供一定的题材或内容,使作者有特定的范围作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看图作文。指定一幅或多幅图画,由作者观察、体验、分析、联想、写成文章。②写读后感。提供一篇或几段节录的文章,由作者深入领会,然后就全文或某方面发抒感想,或谈体会,或加评论,既不能离开所读的文章,又要能联想开去,立意求新颖。③提供一定的情境,指定要求,完成作文。例如:提供情境--甲说:要振兴中华,需要科技人才,学生应该争分夺秒学好数理化,不应把时间浪费在操场上。乙说:振兴中华,不仅要有科技人才,还应有崇高的思想觉悟和健全的体魄。丙说:身体是振兴中华的资本,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应该将体育运动放在首位。对三个人的对话,加以评论,并论述必须坚决贯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方针的道理。也可以提供情境让作者写一段内心活动等。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