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引入艺术

发布者:卢思敏     发布时间:2015-12-27     浏览数:0

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和起点,一个好的引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是教师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引入部分的设计,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思维的心窗,通过与课堂知识点的衔接设计,使学生顺利的步入知识的殿堂,进而吸收知识,巩固应用知识,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下面我就对课堂引入的发表个人的看法:

引入的重要性

讲课如同写文章,开头尤其重要。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总是每堂课的开始几分钟——新课的引入,因为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能够启发思维,指导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为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动力基础。使其“思”有方向,“求”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那关于引入,可以有一下类型。

引入的类型

1.      趣味引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它来自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教学情境的设置的主动性、数学美的魅力等。充满激情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兴趣可以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趣味的东西,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有关的趣味知识、故事引入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久而久之还能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例如,在“抽样调查”一节课中,这样引入:

让学阅读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教师进而通过提问引入抽样调查的概念。

问: 在这则笑话中,儿子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好不好?还可采用什么方法调查?

学生被教师的故事所吸引,更在故事中得到启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点。这样有趣的引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旧知引入

旧知引入就是在重温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题。现在的授课制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成若干片、段讲授,客观上起到割裂知识体统和中断逻辑联系的副作用,如果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就只是引入新课可以弥合这种断裂,帮助学生把分离、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成“链”或“网”从而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代入消元法一课中的引入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x + y = 22

2、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2x - 7y = 8

此外,还有类比引入(通过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可能把一个数学对象已知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去。)、以错引入,使用比较少,这里就不加详述。

以上是本人对课堂引入艺术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