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科目培训
  1. 作业标题:关于初中数学代数运算与代数模型截止时间:2015-12-28
  2. 作业要求:
          1.因式分解的课标要求和高中学习的需求是否有差别,为什么?
      2.就多项式运算阶段的技能训练而言,现行课本的量是否充足?若不充足,应适当增加哪些类型的练习?
      3.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是否应当遵循题型教学,为什么?举例说明;
  3. 发布者:陈燕芬

关于初中数学代数运算与代数模型

提交者:刘毅     提交时间:2015-12-24    浏览数:0     

1.   答

初中阶段因式分解只学习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高中则认为学生会运用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又有拆项和添减项法,求根公式法,换元法等,如果没提早补充,高一开始就很麻烦,例如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问题,需熟练变形分解,如没增加十字相乘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表达和二次函数的零点求解难随手拿来,特别是到了用导函数的正负判断原函数的增减,更需多种方法灵活运用,高中的知识点实在太多,让学生能更快、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初二的数学在因式分解这一部分,应该把已经删除的十字相乘这种方法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做为一个具体的要求,来让学生灵活掌握和熟练应用,多种方法贯串于课堂或习题讲解或课外辅导或兴趣组,切实把因式分解的方法熟记于心.。

2.  答

多项式的运算包括多项式的加减,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等。就多项式运算阶段的技能训练而言,现行课本每个知识点的习题量基本都能使学生达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我认为要使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根据学生实际和要求,有必要补充一些其它类型的题目。
 

3.  答

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系统的提高。在教学中遵循题型教学有利也有弊,需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所以,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应顺序渐进,有的放矢,当前的任务,目的,深度把握清楚。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形成审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找等量关系、巧妙假设、列方程、解答的解题模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审题是关键,等量关系的寻找是列方程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这两个环节着重训练。使学生能够有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合作业要求。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