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科目培训
  1. 作业标题:初中数学代数运算与代数模型截止时间:2015-12-28
  2. 作业要求:
         1.因式分解的课标要求和高中学习的需求是否有差别,为什么?
      2.就多项式运算阶段的技能训练而言,现行课本的量是否充足?若不充足,应适当增加哪些类型的练习?
      3.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是否应当遵循题型教学,为什么?举例说明;
  3. 发布者:张君敏

初中数学代数运算与代数模型

提交者:朱琳銮     提交时间:2015-12-28    浏览数:0     

 

1.     因式分解内容,在现行的教材中内容非常简单,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很不方便,真对今后的教学,我们老师必须进行补充,例如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和添加项法都需要进行补充,否则对高中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到了高中后要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补充,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系统性.作为初中的一名数学教师,深深地知道,单凭教材中的因式分解的知识远远不够对后续教学的需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补充多少,补充到什么程度这一困惑, 建议初中数学教材增加十字相乘法的内容,他的应用真是太广泛了,尤其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面太需要了.

2.     多项式运算阶段的技能训练现行课本的量应该是充足的。现行课本减少了大量繁杂的多项式运算习题。还应该怎加一些与物理化学运算有关的习题。

3.在方程应用题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题型教学,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还较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题型教学,,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速成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题型教学的确有它的长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很高效的掌握方程应用题的列法。但是题型教学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套路教学,是老师把现成的套路摆好,让学生把具体的题目去往现成的模式上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发展性明显不足。在进行方程应用题教学时,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旦我们遇到的问题稍加变动,一些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会找不到套路可套,或者就会张冠李戴。            
   
初中常见应用题题型有:行程问题、调配问题、工程问题、体积问题、利润率问题等。这些题型是在初学时我们按一定规律教授的,当学生学完所有的题型时,我们应该加强引导,使这些问题成为一个找等量关系的题型,这时学生也就打破了题型对他们的束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应用自如。引导学生打破题型束缚的时候可以先把类似的问题归为一类。例如: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归类。
     
总之在初学时对学生进行分题型教学很重要,后期引导学生打破题型分类更重要!我认为应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许多教师以题型教学去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这样可使知识点集中,分类明显,结构清晰,学生非常易于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方程应用题刚开始接触,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去解答,要让学生完全理解所有的应用题就需要教师按规律对学生教授。需要进一步找等量关系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当学生自己能熟练运用等量关系解应用题时,老师总结的题型对他们的束缚行也就消失了。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