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科目培训
  1. 作业标题: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截止时间:2015-12-28
  2. 作业要求:
    大家最好用WORD上传
  3. 发布者:李俊松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提交者:刘坤琦     提交时间:2015-12-27    浏览数:0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一些老师不乏满腹经纶,但讲起课来却语调平淡,整节课变成教师自始至终的“一言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现象。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反映来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缺乏情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和质疑等正常的心理需求,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情境等应该成为新时期教师们努力研究的方向。笔者从事高中新课标历史教学已有两年,认为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可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和实效性。
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