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科目培训
  1. 作业标题:下列三题任选其中一题截止时间:2015-12-28
  2. 作业要求:
     1、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要特别重视哪些关键的教学环节?
    2、设计一个语文教学课外活动的方案。
    3、编写一篇课文的教学详案。
  3. 发布者:袁海林

下列三题任选其中一题

提交者:丁培忠     提交时间:2015-12-28    浏览数:0     

一、抓好预习环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主动性学习行为,是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它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学习,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并没有认识预习的重要,没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预习了但效果不佳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阅读教学要抓好预习环节。怎样抓好这一环节?首先读是关键,教师要引导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其次是划,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把难句、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划出来,这是听课的着重点。再者是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在预习课文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总之,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感知文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合作讨论,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抓好课堂阅读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深入地阅读文本,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课堂就会出现生命的涌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只有抓好课堂阅读环节,真正重视学生阅读的阅读教学才称得上符合阅读教学原则和规律的阅读。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