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科目培训
  1. 作业标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方案的设计截止时间:2015-12-28
  2.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授课的实践体会,请提供一个本人设计或改进过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案,要求说明其创新点、具体的改进措施及效果。
  3. 发布者:王小怀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方案的设计

提交者:余幼文     提交时间:2015-12-27    浏览数:3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八年级授课过程中,介绍八年级第二章中关于声音的共鸣时,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方法,教学中常常发现音叉B共振发出的声音非常微弱,学生甚至听不到。究此实验失败的原因是音叉B在空气中振动时,由于阻尼作用,能量损失很快,等教师在讲台上做完演示实验,拿给台下的同学听时,B的振动已经很微弱了。

创新点:图所示,在音叉B侧面上端紧贴B处,用细线悬挂一乒乓球。若音叉B音叉A的作用下发生了共振,音叉B振动时会把乒乓球弹开,我们会看到乒乓球反复向侧边摆动;反过来,我们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就证明了音叉B音叉A的作用下发生了共振。

效果:原本音叉B振动发出的声音不易观测,这样的修改转而观测容易观测到的由于音叉B而引起的乒乓球的运动,这种转换法是物理实验设计常用的方法;同时由于乒乓球的摆动比音叉B的振动明显得多,实验的可见度大大提高,起到了演示的作用。

再次改进:在这个实验基础上,还可以稍作修改,变成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演示实验,用两次不同力度敲打音叉B,观察音叉B旁侧的乒乓球振动幅度。

创新点及效果:简化实验器材,形象、生动,教材中只是单纯让学生观察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取代原本教材中的实验,提高实验可见度。

附件

  • 余幼文演示实验改进.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