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

发布者:张斌     所属单位:高坪区青莲中小学     发布时间:2016-05-18    浏览数:0

 

一、农村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农村教育的薄弱是公认的事实。因为教育资金的缺乏,我们当地乡村学校,经费少,素质教育推行困难。从软件看,城市的信息通畅,交通便捷,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优裕的生活环境远比农村更吸引人。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的优秀师资已大大地集中在城市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各重点学校。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低于城市教师素质。因此,如果忽视农村教育这块大市场,没有人对此进行针对性地开发,城乡教育差距将越拉越大,在条件悬殊的两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也会出现差距,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阂。

二、认清农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可以说,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教育的现代化;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就不可能有全国教育的高质量。农村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教育部门指出: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可以概括为“坚持一个宗旨、把握两大战略重点,实现三大任务和贯彻八字方针”。两大战略重点,其中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农村教育。而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必须肩负起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使命,实现农村全面奔小康的伟大目标。

三、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见解和思考

针对农村教育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作为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进行生产自救,努力摆脱农村教育目前的困境。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学习先进理念,树立发展意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要正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理解时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前提。要正确地理解时代,就要善于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观察和正确把握世界大势,了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为此,要想农村教育得到发展,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树立超前的意识,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校长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发展为立足点,以学生发展为着力点,以学校发展为生长点,以社会发展为制高点的办学指导思想。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使全校教职工万众一心,齐抓共管,共同构建自己的家园。另外,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镇人民充分认识到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加强硬件建设,实施网络化管理

先进的硬件设施是学校高品位、上档次的标志,更是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等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走进学校,如果学校的设施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发展,使当地的农村孩子落后于城市的孩子。但是农村学校由于经济不够发达,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比较紧张。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如何做好这“无米之炊”呢?

①积极争取区教育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力求上级拨款;

②争取当地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支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知道办好学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为他们树碑立传,使他们积极捐款。

③采用集资、借资、融资等多种渠道向教师、社会借款;

④坚持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尽量减少学校不必要的开支,尽量把钱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3、优化师资队伍,培养拔尖人才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低,每年新生分配中优秀的教师不愿到农村来,相反原来许多优秀的教师向城区流动,虽然教育局也出台相应规定限制进城教师的人数,但农村学校的教师人数还是不断减少。剩下的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由于师资短缺,教师配备不平衡,给学校的编班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改变现有的师资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要针对青年教师干劲足、理念新但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理念陈旧的特点,在全校实施“造血”工程,即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培养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首先,实行“青蓝1+1”工程,新老教师结对帮带,青年教师传授给老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老教师传授给新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做到“以新促老,以老带新”,使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其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就是和城区一些学校结成联谊单位,每学期邀请城区学校中优秀教师来学校上观摩课,并邀请区内名教师和教研员来校全面听课、指点。“走出去”就是每学期带领部分教师到城区学校或县外知名学校听课、取经,回来后要求外出听课教师写听后感并上一堂公开课。

再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通过教育网络“校校通”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并以此来改革农村学校中教法、教材使用、课程进度的弊端,改善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旧模式,改变教育观念的落后性,从而实现“脱胎换骨”,建立起新的教改内容、教育体制、管理体制和教育观念,缩小城乡学生素质的差距。

最后,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实现资源共享。每周安排半天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在上课前确定一位主备教师备好初稿,备课组针对备好的初稿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后主备教师根据备课组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定稿发给组内其他教师,其他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备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案。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德育建设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农村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建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形成宝塔形的德育管理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调动管理者的育人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美化,植树种草,设立宣传栏,力求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让每一棵草都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4)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然后把自然带进教室,研究自然,利用自然。同时,定期带领学生到德育教育基地参加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

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凭多年积累的经验,也不仅仅是凭持久战拼体力,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课题研究能够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农村学校要想得到较快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确立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号召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经费上给与大力支持,在考核、评职上给予优先考虑。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处室具体抓。

总之,虽然我们当地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但是,只要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挖掘农村的现有资源,我们农村学校就一定得到长足的发展,把农村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