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布者:李城邑     所属单位:白塔中学     发布时间:2016-03-07    浏览数:0


现在,素质教育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可一提到素质教育,有人认为那是上级或是领导的事,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开门办学”或“第二课堂”活动。其实这都是对素质教育认识的误区。课堂教学应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五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依据,练习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教学原则,其主要目的,就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为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充分信任他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学生水平的差异,主要是他们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期初到期末,都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及时调整起点、难点和教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帮助,使学生不因前面的困难而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让全班同学都有所得,增强信心,使学习更加主动。


二、自学与指导的关系


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处理好自学与指导的关系,为此,我主要采取了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我在课前拟好导读提纲,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教材。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中发现的疑点提出问题,接着我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学生还没发掘出来的问题,然后我再根据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这种加强预习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一个新概念的建立,新的知识的接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在头脑中激起相应的兴奋点;当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第二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认识得到深化;当老师讲到学生的疑难问题时,立刻激发了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点,掀起思维的波澜。这种遵循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