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2截止时间:2016-05-15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在你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 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请在作业截止日期之前(5月15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专家

作业2

提交者:石建平     所属单位:白塔中学     提交时间:2016-05-06    浏览数:0     

                                    

地理教学贴近生活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态度。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地理,同时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实际生活,寻找“兴趣”的钥匙。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自己有的经验开始,一个人对其兴趣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应用有关。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例如:在讲《多变的天气》时,通过让学生收听、收看当天的天气预报,了解本地昨天、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及不同城市同一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总结出天气的特征来,即: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也不同。由此加深了学生对天气多变”的了解。又如:在学习《地球》一章时,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学生对学习地球,犹如身在庐山中,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把桌子上的一个西瓜作为原始模型,无限夸张到宇宙空间,以它的纹理假象为经线,以它的瓜蒂当成极点,以横切面作为赤道面……如是引申开来,学生的学习便不再枯燥,相反,犹如置身于茫茫天穹,看到了整个地球,豁然开朗,乐而为之。这样通过学生他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说明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原理,使学生觉得地理事物距他们很近,所学知识很有用,从而乐于接受,同时增长了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易于接受,且能让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二、体验中学习,感悟知识真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学会看地图的重点,但学生没有缩制地图的经验,所以它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时,就以学生熟悉的课桌、教室为例,说明要绘制这些物体、场所的平面图,就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此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借用除法公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公式。并用除法公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单位必须一致和商数无单位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三种形式比例尺的互换和为什么用比例尺表示时不可写单位等的道理,并联系学生冬季越野长跑,让学生在地图上用比例尺量算出南充到北京的实地直线距离大约是多少。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对此很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深一步的理解。再如:以生活空间当中任一处凹凸不平的地面为例来理解山地、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则容易得多,印象也深刻得多。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模拟生活实践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三、 发展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教材呈现的知识是概括了的现实生活,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因而,地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地图》一节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①一个人站在南极,他能指出东和西的方向吗?为什么?②“他向前跨一步,是什么方向?”问题在学生头脑生成后,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边观察地球仪边议论。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在地图上如何辨认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地图,我们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中把“地图上的方向”的学习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当碰到陌生问题时,认知发生冲突,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在看、说、想、做中得到发展。

四、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地理魅力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设计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暑假将至,让学生设计一个暑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再例如:学习《地球和地图》后让学生把自己家所在的村或小区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欢迎到我家来做客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等等。知识来源于实践,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地理意义,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