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发布者:徐静     所属单位:皇姑区昆山西路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2016-03-22    浏览数:0

1、前言
  我国基础教育要想抓住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就必须加快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首先就要从中小学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来抓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仅是他们自身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先生在《电化教育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文中曾指出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展的教育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传播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性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
  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内涵,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以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内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除了具有一般性信息技术的内涵外,还具有直接指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职业独特性。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独特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主要指应用技术层面上的计算机技术。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信息能力。
  第一、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
  第二、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感知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第三、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表达信息的能力。
  第四、创造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创造思维、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第五、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恰当的符号把对学生有益的信息进行译码、编码与改造,使表达信息的符号简洁、流畅、鲜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
  第六、发挥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教学的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和教学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的信息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信息协作能力,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合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
  第八、信息免疫能力,具有避开不良信息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和干扰能力。
  围绕这几种能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基本操作技能,即多媒体,网络及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层面,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信息时代的教师,首先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第二层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这是一个提高的层面,即中小学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第三层面:在中小学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产生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这是教师信息技术提高的最高层面。
  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
  鉴于以上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标准,笔者走访了一些中小学的教师、校领导以及学校的学生(走访的学校是五所小学、四所初中)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情况,结果很不乐观,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元,尤其是一些农村的中小学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简直一片空白,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老师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即使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他们也不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条件好的学校即使老师能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即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1.2教师基本信息能力不足
  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及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的实施,在思想上一些教师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并产生了掌握信息技术的想法和热情,然而在各级各类学校,由于教师的年龄,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所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基本信息能力存在差异。条件好的学校,一些年轻的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能满足上述的要求,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在基本信息能力方面则很难达到要求。而在一些乡镇的学校,虽然一些年轻的教师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由于经费、师资以及硬件环境的制约,很少有教师得到正规的培训,即使参加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的老师,由于受条件所限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3.1.3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仅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他们只是从网上搜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手段,什么时候应使用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手段等,缺乏明晰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应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3.2领导观念存在问题
  领导是一个部门的决策者。领导者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程度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区域教育部门的领导,一个学校的领导,应以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为指导思想,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条件很差的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学校的现代化设施以解决现代教育急需,这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至关重要。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又如何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此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让教师去接受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新事物,为教学服务。
  3.3硬件设施不到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和效率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尽管教师有整合的兴趣与愿望,有丰富教学资源的意识与想法,但由于条件所限,在教学实践中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从实际的了解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硬件设施达不到。虽然有些老师意识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可学校的设施跟不上,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电脑。更别说别的诸如多媒体设备了。
  3.4教学资源的匾乏
  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硬件设施虽然已基本到位,但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还停留在摸索阶段。从走访中了解到,教师准备多媒体课时,获取资源的渠道基本上是从互连网和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库。对于现成的资源库,教师普遍反映可用性较差,这是因为大部分资源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呈现的,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老师去上同一节课,不可能千篇一律,教师要按自己的教学思想去组织自己的授课内容。但如果让教师自己开发和制作资源,大部分教师又没有能力达到,从时间、精力和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来看也就是较为困难的。
  3.5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和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多年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已摸索出一条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可能学到了考试不考的知识,而要考的知识又可能没有训练。于是,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时间与精力很难花费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钻研上。在这次了解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小学比初中做得好,初中比高中做得好,这是个很好的说明。此外,目前由于进行新程改革,更多的教师为了在“应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主要精力都用于钻研教材内容方面,还未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了解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此现象,真正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
  4.1国家、地方要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并提供适时的指导
  国家、地方、学校的各级领导都应重视中小学基础信息建设,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乡镇学校,要给以适合的政策优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他们的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走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2加强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并着力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备优势、构建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条件。高质量和丰富的各类教育资源能满足教学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促进研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而教育资源的应用则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好环,关系到教改的进程和深度;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度和深度;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广度和高度;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同时,抓好现有资源的应用工作,以应用的促建设。
  4.3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用配备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首先在中小学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微机,保证教师上课的需要,对于已经有微机的学校应重点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各教研室配备联网的计算机以方便教师随时获取查关的教学资料。
  其次,学校网络环境与多媒体投影教室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往往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其原因是学校有了网络条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环境内可以随时较为方便地上网。据调查,在学校不具备网络的条件下,有的教师仍然能借用其它或者家庭的上网条件为教学所用。但是多媒体投影教室的作用则不可替代,有的教师仍然能借用其它或者家庭的上网条件为教学所用。但是多媒体投影教室的作用则不可替代,学校如没有多媒体投影教室即使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资源也没有用武之地。学校具备了多媒体投影室的应用条件,在调动教师应用多媒体投影教室教学的同时,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即使由于某种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网络不通的条件下也要安装多媒体投影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可以借助家庭计算机。
  4.4领导观念要转变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需要对教师和领导进行培训
  4.4.1校长培训
  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长官,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了解、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一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因此对各基层学校校长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整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的特别重要的一部分。考虑到中小学校长身份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培训的模式可总结为“行政支持、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淡化技术、结合工作、逐一考核”。
  4.4.2加大教师培训力量
  针对目前教师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应把易学、易使用、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信息技术作为培训的目的,避免计算机考试的误区,从目前的培训现状来看,大多停留在设备使用的培训阶段。培训的重点基本都放在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上,使教师陷入了学技术的困惑之中,没能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入手。我们的培训不能仅停留在此层次上,应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的培训,进行教学方法、资源利用方法的培训,使教师切实体验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以及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效率提高中所发挥的作用。
  4.4.3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
  从实际了解情况来看,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往往依据考试成绩。学校建立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总之,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注意保护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有益尝试和创新要采取恰当的方式 予以激励。
  5 结束语
  总之,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问题,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现代信息工具(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给予支持,领导要给予重视,教师在思想上要接受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他们应和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早日实现信息化教育,真正实现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从而最终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加快我国的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