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2-24 2020-03-2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课程后,请结合您学校目前教学现状,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3、从本次培训运用的理念更新、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去论述。


发布者:管理员王老师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李意琼    所属单位:长沙县一中    提交时间: 2020-03-10 10:40:20    浏览数( 0 ) 【举报】

一、立德树人

德育是教育之魂。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那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好老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多教师深有感触,并表示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高尚的师德情操,诠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师德风范,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二、何为师德

说起师德,人们总是联想到很严肃、很高尚的一面,敬业爱岗、带病工作、诲人不倦、大爱无疆等等。我们总是喜欢把一些东西概念化、程式化,而不是人性化、生活化。当然不能说这些不是师德,但这些不是师德的常态。不是常态的东西,往往呈现出虚假、夸张、表演的成分、与现实有距离,这恰恰是戏曲的特点。戏剧的一招一式,唱念做打,被艺术赋予了很多东西。师德不是戏剧,不需要道具,不需要夸张。师德就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的职业操守更多地是来自于教师个体的自觉行为,来自于教师职业角色的薪火相传。

扈永进先生曾提出,教师职业需要从生命、社会、文化、职业四个维度去认识。生命,即教师作为一个富有生命个性的人,要学会珍爱生命。因此,那些以损害教师身体健康为导向的所谓师德的宣传是要不得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教师应该有起码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素质,一些要求并非特别针对教师,而是全体社会公民。作为一个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教师应该有较高师德修养,视野开阔,有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勇气与气魄。职业,才是回归到教师,作为职业内的特定要求,我们才能称之为师德。

三、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教书、育人分离。很多课任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是德育工作部门和班主任的事情,与己无关。尽管对教师提出了既要教书也要育人的明确要求,但学校的工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却没有将学生的德育情况纳入课任教师考核范畴。教师的学科教学任务及成绩,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是教师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相比之下,育人就成为课任教师可做可不做的“软指标”。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试想,如果教书、育人是分离的,教师的“高素质、高素养”必然会朝着学科知识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会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视而不见。

2、师德、师能分离。对于一个理性的人来说,“趋利避害”是其本能。中职教师沿着“教书”的路子走下去,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丰厚的课时酬金,而且还有利于自身写论文、做课题、评“双师”、参加技能大赛、职称晋升,可谓名利双收。纵观近年来中职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上述情况不言自明。诸如 “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有哪一项评审不是激励教师在“学科”上取得“专业发展”的?还有精品课程、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激励和奖励政策,就更是如此了。在相当多的中职学校里,都普遍存在着“一金遮百丑”的情况,即一位教师一旦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等竞赛项目中获得金牌,不仅可以得到学校的重奖,而且各种荣誉也都不求自来。

四、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学生个体是“精神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体,教书育人绝不能分离,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另一种形式的“德育课”;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任教师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体,其师德师能绝不能分离,每一位教师既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1、立德铸魂,教育树人

教师要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崛课程的德育资源,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突破德育教育只是班主任和政教处工作的局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高尚品德的楷模。高尚品德学生的铸造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即导师,这一观念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遥想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怎样教学的?无非是“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听“老师”海阔天空地神聊罢了。很显然,孔子的教学不是技艺的教学,在弟子们的心目中,孔子就是他们的人生导师。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里的“国子先生”也是在“育人”而非“制器”。

教育思想和体制在不断变革,但教师作为导师的性质、地位、作用却是一脉相承地传承到了今天。20世纪英国教育家彼得斯曾经精辟地指出:“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无论教师是否有育人的意识、导师的意识,在客观上每一位教师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育人”,这是“自然发生”的事情,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正向的、积极的、向上的,有的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颓废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教育说到底是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关系。因此,教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中尤为重要。

3、心怀有爱,塑造人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并不等于教育。同样,教师没有高尚的人格,就无法影响学生,但教师的高尚人格并不等于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的爱,教师人格影响力,是一种专业化、专门化的素质和素养。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不可替代的原因和价值。

心怀有爱在教育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教育智慧。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心声,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出发,帮助、引领学生走好幸福人生路;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与学生生理及心理成长相关联的理论和知识,教育科学本身自不必说,其他的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经济、音乐、电影乃至时尚等,都是构成教育智慧不可或缺的养料。换言之,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自身有着特定的要求,即教师首先是一个“生活中的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爱好广泛、情趣高雅、知识渊博、幽默智慧的人。这样的教师才能“接地气”,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所敬重,才能遇见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既是导师和教育者,也永远是学生和“受教育者”。

4、擎旗铸魂、静心定心

   一名教师如果心不静、心不定,就很难从工作中找到幸福感。这里的心静、心定,既不是让大家把工作撇在一边,去打坐、去追求佛性,也不是让大家无私奉献,都成为佼佼者,而是通过静心、定心,看清自己的生命状态,弄清楚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让我们有一个安详、淡定的心态。只有这样的心态才是内在的、永久的。作为教师要立德树人,做学生表率、社会的榜样。高标准严要求。高擎师德之旗、铸师德之魂。让职教人远离世俗,远离名利,亲近自然,亲近人性,自由而尽责地生活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