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实践成果 作业周期 : 2020-02-24 2020-03-2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将研修所学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生成实践性成果(案例、实录、论文等),并对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请按照要求提交,内容包含教学实践成果及反思两个部分。

发布者:管理员王老师

实践成果

提交者:学员章学文    所属单位:泉塘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15:18:32    浏览数( 1 ) 【举报】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作者:长沙县泉塘中学   章学文

 [ 摘 要] 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给予学生体育学习的成功体验, 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举措。

[ 关键词] 中学生 培养 体育运动兴趣  创新   教学方法

[前  言] 新一轮的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并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作为课程理念与目标提出来, 这是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在体育教学中, 却出现了“兴趣至上”的倾向, 也有的把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技术教学对立起来, 出现一些盲目迁就与迎合学生兴趣的现象。这些现象如得不到有效纠正, 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指出: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我通过一些资料文献的搜索 得出以下结论。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正确对待学生的运动兴趣,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愿望和需要,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特长, 将一些健身效果好, 教育价值大, 难度深度适可( 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 , 运动负荷合理, 心理体验愉快, 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内容。要尽可能在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备、器材、师资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满足学生各自不同的愿望和需求, 达到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和激发的目的。运动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在实施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而且要把重点放到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正如《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要,如田径、体操、武术等不得不选,不得不学,不得不练,因为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因此,我们只能从组织教法的改革与创新上找出路。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培养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进行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教材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此类教材的教法规律,对教材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大力改革组织教法,发掘一些富有乐趣的因素来进行教学,使这些教材的教学富有乐趣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当然,组织教法的改革和创新,并非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学效果的提高,又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的。

二.在体育教学中, 应加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 “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最基本动因,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根本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和年龄的特点, 努力创设让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教材、新知识充满兴趣和好奇, 当学生有了学习新技能新技术的愿望,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在教学中, 教师要随学生一起掌握技能动作的不断深入, 精心设计, 相互渗透,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 积极主动去学、去练, 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 贵在择机活用、巧妙得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灌输, 而在于点燃”,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 激情投入, 尽情运动。

三. 提高运动兴趣, 应注重组织教法创新

3.1. 要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学生都有向师之心, 亲师之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敬学生, 信任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热爱老师, 从而燃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2.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在备课时心中有学生, 课堂上眼中有学生, 要充分相信学生, 教会学生求知, 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 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 田径中的耐久跑, 项目本身单调枯燥, 虽然锻炼价值高, 但多数学生不喜欢上, 教师如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采取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多种组织教法与练习形式, 如采用校园定向跑、各种配乐图形跑和游戏比赛等, 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调动学生的锻炼欲望和积极性, 把单调的教材内容上的有滋有味, 生动活泼。相反, 学生喜欢的教材, 如果组织教法单一, 上的太“死”,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3.3. 精心布局, 善于创新

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比较差, 在课堂教学的布局上注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搭配, 先教什么, 后教什么; 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怎样衔接, 如何来组织调动; 教学场地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学生, 给学生以新鲜感, 激发运动兴趣。

3.4.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教学效果的提高, 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 要把组织教法的实效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参与练习时都有成功感, 体会多种运动乐趣, 增强练习信心。

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长时间单一的刺激, 学生易产生超限制抑制, 造成注愈力下降和分散, 对运动感到厌倦、乏味。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创新, 力求其新颖、多样化,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4.1教学情境化。

窝教于乐, 离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中, 创设具体而生动的场景。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 可以“男儿当自强” “ 中国功夫” 等音乐创设情境, 直接刺激学生听觉, 激起学生的兴趣。

4.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放映中, 鲜明的画面, 通真的色彩,美妙的声音&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体育运动变得生动、有趣, 充满魅力。

4.3开发体育器材

学生自制体育器材, 会给体育运动带来无限乐趣。学生可将废弃纸张搓成球, 用彩色纸包裹充当实心球,用书本卷成筒, 用胶带缠牢充当接力棒,把矿泉水瓶装满沙土充当手榴弹等。学生自己制作的器材用于体育课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 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4.4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变以往单一枯燥、整齐化一的组织形式, 让学生有愉悦的心情, 有学练的积极性。如作广播体操, 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大胆展示, 创设一种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 要认真思考, 既要做到实效性、科学性,又要做到合理性。

五.给予学生体育学习的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如同在文化课学习中解答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课堂上一次出色的示范, 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以及竞赛中的成功都会给予学生极大的精神鼓舞,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因此, 在体育课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评价。例如, 在跳高教学中,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高度横杆的场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水平进行选择和练习。这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形式, 既照顾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差异, 又能使每位学生体验到跨越横杆的成功喜悦,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要防止片面性,并着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角度来讲, 单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 不利于学生全面完成《课程标准》, 例如: 对于能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田径教材中耐久跑, 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体操器械( 单、双杠, 山羊等) , 由于多数学生不喜欢就不练习, 这样不利于全面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反之,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垮垮,对学生放任自流,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教育事业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由于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必须要有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但这毕竟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提出质疑;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辨与创新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绝不能盲目地抬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更不能任意地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加大教学秩序管理的难度,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有时甚至会暗藏着学生对教师的不尊敬,甚至出现教学的放任自流。

七.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体育课教学固然重要, 但仅仅靠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对体育运动项目持久兴趣的产生, 不能单纯依靠活动形式, 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内在学习动力。一方面, 要通过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获得, 实现体能的增长,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带来的丰富体验, 不断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持久兴趣。另一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 使学生深刻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价值与意义, 并通过运动实践,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对增进身心健康的好处, 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不仅如此, 还要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 增进身心健康, 既是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地完成当前学业的需要, 更是未来学习、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进而引导学生把满足当前运动兴趣的需要和实现未来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个体, 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加强对学生体育健康价值观、责任感的教育, 重视对学生运动兴趣和需要的引导, 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 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大众健身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 广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但不能一味迎合迁就,要以学生一定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习的为前提, 进行激发、培养和引导

八.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

记得有位企业管理者说: “要让员工干起来, 先让员工乐起来。”此言深含要义, 快乐来自于尊重, 快乐来自于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营建和形成, 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即是组织者又是积极参与者, 还是学生的好朋友, 不能居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 应与学生平等相处。苏霍姆林斯基说: “严格要求始于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力量和能力。”应以情激情, 严密适度,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还可组织各种比赛,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适当改变少数人参加, 多数人观看的学校竞技比赛,举行适合多数人参与、难度不大、喜闻乐见的项目, 如跳绳、踢键、托球跑等, 使更多的人成为比赛的主人。总之, 体育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 既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更要重视体育组织教法的改革, 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 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 我们应该加强研究, 选择最有效的策略,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兴趣因素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九.结语   

总之, 体育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 既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更要重视体育组织教法的改革, 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 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 我们应该加强研究, 选择最有效的策略,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兴趣因素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运动兴趣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关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既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重视体育组织教法的创新,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而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引导和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家和艺术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无尽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M ]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2]赵士敏. 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注重教法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 J] . 2007, 12: 25

[3]毛振明,赖天德.论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

[4]陈东.要高度重视和全面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国学校体育,2007,(12).


老师评语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