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化学实验

发布者:张莉莉     所属单位:宁陵县葛天中学     发布时间:2016-04-17    浏览数:0


  化学实验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关系到我们对化学的理解以及对化学这门课的喜爱程度。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它并且了解其中的精华,将对我们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一、从课堂入手,在课堂中,演示生动、鲜明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现象,不注重实验过程和步骤,教师要求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更容易。例如,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红色褪去后再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后,再讲反应原理,学生就易于掌握。

  二、安全问题最重要

  化学中有很多东西是有毒性的,作为教师就应该把这些注意事项全部讲清楚,学生们不懂,所以教师要认真的指导,千万不能让学生受到伤害。教师要告诉学生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果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所以,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会变些花样

  如一位教师的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教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就解答不了了。教师不作答,给同学留下疑问。随后教师再给同学们来一个有趣的东西,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叫同学们观察它,学生们肯定都以为他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教师摇头。这就把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演示课本中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教师再简单地介绍一下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最后,教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

  这里说到了诺贝尔奖的事情,笔者再提一点:用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学好化学、做好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教师可以将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例举出来,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化学家的伟大,感受化学实验的奇妙。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不仅只有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它只是实验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演示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发现现象,从中间寻找乐趣。上好实验课关键是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其次,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外,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学习《酸的性质》一节,可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稍加热,不反应;氧化铜加酸,加热,反应发生,生成蓝色溶液。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得到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确结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作为教师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

  五、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很多都与化学实验有关,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利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学生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稳固下来,并通过指导使学生爱上化学实验。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