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2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课标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理解截止时间:2016-09-15
  2. 作业要求:

    作业2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课标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理解

  3. 发布者:综合工作2坊坊主

作业2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课标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理解

提交者:赵青超     所属单位:柘城县牛城乡第二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6-08-31    浏览数:1     

谈谈对课标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终极目标。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历史教育有三项任务:一是讲做人的道理;二是讲历代兴衰治乱之故;三是讲历史的前途。中学阶段正值人的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理性的态度观察自己、观察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之上,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其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忽视其中的长远的、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资源,要注重其内化过程。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能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认为,教育者花了大量精力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实验,做出一些无关痒痛的调查分析,教师辛辛苦苦地工作,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知识之后很快被遗忘,把素质教育分割成为各种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堆积,而与智慧无关。他指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要做到灵魂、知识和智慧三者统一,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意味着无限广阔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真正的意义所在。 
那么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呢? 
    有幸参加了2016年川教版历史新版教材培训,冯一下教授的发言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很有启发。

     一.新改版的川教版历史新版教材的地图特别注明了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还标明了古时候的名字叫涨海,让学生了解南海,知道自己的虽然我们的国土辽阔,但没有一寸土地都没有多余的。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现在的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含糊其辞,还有些强硬派拒不承认,使得我们对日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但在古代我们的国家还是一衣带水,还必须让学生知道当时那种融洽的伙伴关系。

   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是在很多的真实、历史、创设的情景中,经过个体参与活动、内心体验、不断思考、内化而形成的。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各模块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提出了大量的、与史料教学相关的具体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 的活动涉及到板报、识图、纪年、讨论、辩论、图表、演剧、制作、收集资料、调查访问、辩论、比较等,因此,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借助史料的搜集、分类、解析、运用等各种形式的史料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密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内化和生成。现在,我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就近入学等措施,为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要按照课本活动课的安排和要求,以方便师生有章可循,更好地配合教科书及其配套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还可以编制历史小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参加历史课外活动,编制主题性历史小报纸,培养学生查阅、收集、概括历史资料的能力;可以撰写历史知识小论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在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试撰写介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文件的小论文。比如,评价毛泽东主席,要结合他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得出功大于过的结论,使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可以参观某地文物古迹,要求提供到达地方的交通路线导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介绍某地的文物古迹,做到版面布局适当,图文并茂,详略得当,史实准确,文字简练清楚,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制作历史问题“演示文稿”,老师引导学生组成若干专题小组,提出问题,确定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询资料,如上网、阅读书籍和杂志、进行访谈等活动,提取有效信息,试图解决所确定的问题,力图得出一个结论,通过归纳和整理,把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演示文稿”,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力图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初步方法。特别强调的是,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本省历史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对《海南历史》的学习除讲述以外,尽量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我省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或文物古迹等,结合学生自己的旅游体会,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与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关心家乡建设和祖国前途的责任感。

    四.历史教学要善于拓展延伸,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充分开发历史教学资源。首先,可以结合当前热播的一些历史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析。通过影视作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面世,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生动的课程教学资源。

    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时政热点教学 ,要重视与“时政热点”问题与相关的相关历史知识点的“对应”,理解历史知识点,明确其现实意义。例如,对日本“购岛”闹剧,教师可以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等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激活创新思维,说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民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关于“南海问题”,可以联系七年级历史“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和《海南历史》的相关内容,说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