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截止时间:2016-09-15
  2. 作业要求:
    要求: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避免空洞的说教。 2.有详细的序列计划,可操作性强。 3.避免抄袭。
  3. 发布者:中小学语文工作5坊坊主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提交者:郝书萍     所属单位:宁陵县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2016-08-23    浏览数:0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写好作文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也要求我们,作文教学要打破模式化,程序化,倡导个性化;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大胆创新,写出鲜活灵动,个性张扬的作文。为此,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一个“激”字,培养学生把握真情实感。
    “情绪是写作的灵魂”。因此,激发学生独特的心理情感是增强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情境是有效的激发情感方法之一。具体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如在讲授《乡愁》一课时,我讲到诗人对亲人和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时,就让学生讨论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表达思念亲人和祖国大陆的心情。学生们议论开了,在讨论过程中,要有意识肯定学生独特合理的见解,引发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理性化思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而且个性化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课后,让学生整理好思路后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学生会很积极的进行写作,同时有了对其他同学思想的了解,有了自己思路的整理,他的写作内容会个性并且全面合理。这就是作文写作的触发点,也是个性的体现点。此外,“情景激情法”也是一种好方法。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同学演练一个情景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就作文话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讨论,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只动物,一个物品等都能成为契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激发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收获的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学生个性化思考。
   二、注重一个“观”字,培养学生掌握素材的能力。
   俗话说:“胸无点墨,难成锦绣文章”。中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掌握足够的写作材料。孔子曾教授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每事问”。这些都说明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认识储备,就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重要源泉。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对于生活认识蓄积,最重要的是阅读的积累。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随意性”的,首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借书,读书;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和报刊。另外,要引导学生勤于积累,经常动笔记下所见所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用文字记载材料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定能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意识特点,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
   三、注重一个“引”字,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生活离不开思考,正所谓“行成于思”。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生理与心理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说出来没有主题,没有解决方法,能破不能立。还有就是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的见解,扭曲材料,强加因果,错误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素材梳理工作,恰当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利用材料,使作文中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一是开设论坛,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举办班级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在班里设立专门留言本,让学生记录自已的所感所思,然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培养思考习惯,训练潜能。课堂教学中,我反复强调思考的作用,比如我多次讲到: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杨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基于此,每次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四、注重一个“评”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文写完后还要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就是评讲。评讲不得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从讲评课上的“局外人”角色,转变为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讲评的全过程。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有亮相的机会,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对别人作文独到见解的机会。由此除了让学生自评作文外,还要求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作文具有如下的优势:一是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二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三是起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作用;四是解放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写作。互评作文前,教师应注意五点:一是注意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三是注意用波浪线画出美词佳句;三是注意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四是个人批改完成后,作文本在小组内交换传阅;五是注意推荐佳作。作文互评中,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都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最后,再根据本次作文情况,在原作文基础上再写一篇或一个片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作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从事作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有效性,做到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对社会实践的观察力、引导独立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四方面入手,就能维持学生持久的写作热情,就能促使其写出大量有个性有品位的文章。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