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张永标 所属单位:双枣学校 发布时间:2020-03-31 浏览数( -) 【举报】
学《孔子教育思想与新时代师德修养》所感
本次研修学习了《孔子教育思想与新时代师德修养》,主讲人是宋思伟,是孔子故里曲阜人,管理学博士。本课程从孔子生平及教育思想的形成为引导,总结孔子教育一生,根据《论语》记述,本课程揭示出,新时代为师之道的八个方面:一德高之师,二无隐之师,三知行之师,四智慧之师,五善诱之师,六快乐之师,七榜样之师,八温馨之师。
为什么讲师德修养,要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时讲话要求: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孔子儒家思想博大精深,2000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并深深影响着世界。孔子因此被历代帝王尊崇为日月星辰,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生民未有的“大成至圣”和“万事师表”。宋代大儒朱熹赞颂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是全世界最牛的中国人,第一个元素,他是两个之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也是世界哲学史上四大圣哲之首;第二个元素是科学家的崇拜,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获得者向全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第三个元素是全世界的供奉,目前全世界已建立1000多个孔子学院,1000多所孔子课堂,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一般都立有孔子的雕像。
瞻仰孔子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有志于学的少年孔子——生民未有的学神;二是“三十而立”——中国教育的万事师表;,三是孔子做官——成为公务员的楷模;,四是周游列国——成为播撒儒家文化的天使;五是著书立典——创造了5000年集大成文明。
孔子一生为人类做出了六大贡献:一是史学方面,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历史著作春秋;二是文学方面,删订了我国第1部诗歌总集《诗经》;三是哲学方面,将算卦相卜之术升华为哲学大书;四是教育方面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五是政治方面,主张仁者爱人,孔子思想的核心记仁政,和谐,大同;六是伦理等其他方面,孔子在伦理学、易学、音乐、饮食、文化、体育等诸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
总结孔子一生具有四个特征,一不幸,二不顺,三不屈,四不凡。孔子从一介布衣成为举世公认的圣人思想家,他的一生给我们新时代的师德修养有很多启示和智慧。
孔子一生贯穿教育,形成了其系统的教育思想,其内含有: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从孔子开始改变了中国教育方向;二、教育方法注重个别差异,主张因材施教;三、教学形式:运用互动问答,启发学生思维;四、教育目标:关注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智、仁、勇”的特质;教化学生怎样做君子,怎样做好人!五、教师要求:诲人不倦,一以贯之!
敬畏之心是修身做人的底线,孔子对学生语重心长的说: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信仰才会有所愧疚,生活才会有所规范,思想才会有一个中心,生活才会觉得有目的,人生才会感到有意义,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那就会肆意忘形,无视社会行为规范,无所不为,无恶不作,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一个单位,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可畏惧的,那就实在太可怕了
孔子非常重视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人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力;教育无信,则后继无人,民族无望!
孔子的教育思想感悟:其一,孔子很重视乐,多次谈论乐;其二,孔子并不否认物质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快乐;其三,孔子实际上认为快乐与人的思想和道德有关,不同品性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追求,物质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快乐要有礼,有节,否则于己于人就有害了;其四,孔子推崇追求精神生活的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习总书记引经据典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习总书记还讲到,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与孔子教育智慧和师德修养的高度契合!
结合我的工作,我认为要把我的每一个学生教好,让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怎么才能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呢?我想,那就先从爱学生做起吧!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我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紧密相连的。
我刚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纯净无瑕的眼睛,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双双无比虔诚的眼睛,我觉得肩上担子的承重。我带他们的班主任,我将带领着他们从人生的学习旅途中启航,进入新的天地。孩子们信任我,喜欢我。我给他们讲解知识时,他们扑闪着一双双大眼睛,认真地倾听,积极地发言。我感到孩子们知识在一天天增长,阅历也在一步步丰富。我不光教他们知识,我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农村孩子,很多家长不怎么讲究卫生,孩子衣服都很脏了也不给换洗。我便教孩子们要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每周利用班会课检查孩子们衣着卫生,并且教他们洗自己的衣服。很多孩子上学家长图省事让孩子穿拖鞋,我便严加禁止。我跟他们说要衣着要整洁,穿着拖鞋整个人都显得拖拖拉拉的没有精神!到现在还有以前的学生家长遇到我说:“老师,你那时教育我女儿不许穿拖鞋上学,她回来还教育我呢,我出门也不穿拖鞋了。”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职责跟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用自己的一片仁爱之心教育学生。我庆幸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