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3-27 2020-04-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创新方式、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龙蚺    所属单位:张李学区管理中心    提交时间: 2020-04-22 10:13:41    浏览数( 0 ) 【举报】

关注阅读教学  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摘要】

语文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大量文学作品的教育,应该指向学生的感性方面,触及学生的感性世界。只有在自主的感性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激发,其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人文素养才能更趋丰满、高雅。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均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快乐、充满情趣且彰显个性的氛围里听说读写、质疑解惑、发展能力、提高素养,能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去理解、表达和创造。

   【关键词】

尊重,实践,体验,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课程标准的表述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前的阅读教学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的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半是教师领着学生从课文的开头逐句逐段地问答理解、指导朗读到结尾,有的甚至还沉溺于繁琐分析的老套路之中。这种教学,学生只是关注具体的字词句段,只见枝叶不见主干,难以获得对文本的整体了解;学生只是盲从于教师的教学指向而无自己的学习目标,只顾揣度教师的意图而无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提及之阅读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品质和阅读能力的形成。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泼、独特、经历有别而可塑性很强的个体。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对文本整体的个性阅读为基础,先让学生自己畅谈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同学的感悟抒发自己的见解,帮助同学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以确保质疑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如在教《背影》一课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对第六段课文的研讨来理解父子情深。为此,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再现父亲的形象、动作,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紧扣背影让学生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顿,理解父亲的艰难举动中充满感情,包含深意;接着让学生探寻、交流:作者为什么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了,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同时,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抓住文中父亲说的几句话,体会、理解其中包含的深情。如此,立足文本,再现文中情境,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方才能理解得透、感悟得深、读得最好。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其对语言的敏感度也就迥异。这种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深度阅读、情境化理解的阅读教学方式,契合学生的独特体验,降低了交流表达的难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学生间的交流、评价既能互相启发,引起学生的借鉴和共鸣,又容易促进学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曾经的阅读教学,常常从文字到文字,多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释词句,用概念化的语言来表达概念化的理解,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生成个性化的感悟,形成有益的积累,实现有效的迁移。所以,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被动,越来越程式化。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大量文学作品的教育,应该指向学生的感性方面,触及学生的感性世界。只有在自主的感性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激发,其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人文素养才能更趋丰满、高雅。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均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快乐、充满情趣且彰显个性的氛围里听说读写、质疑解惑、发展能力、提高素养,能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去理解、表达和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情境化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旨在通过教师对文本的艺术化处理,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探究和表达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转变身份和角色,从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开展个性化的体验和探究活动。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为了赏析老人这一形象,我设计了对话环节,并为对话创设体验的情境,以期搭建最佳对话平台。当话题“如果你是老人所护送的两个女孩中的一个,你最喜欢老人的哪一点,为什么?”抛出后,“喜欢老人的自信”“喜欢老人的智勇双全”等等对话场景涌现出来。由情境带来的体验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同文本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他们充分挖掘文本中闪烁着迷人光芒的语言文字,和文本融为一体。这时,知识的价值就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为人不断创造新的“起点”;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单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本来价值。此时,知识的质和量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人在知识中的感受、经历和体验。学生不再游离于知识体系之外,而是内在于知识,与知识有机融合,不断在对话中“寻找自我”。此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其语言就很自然地融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方才真正走近了作者,走进了文本,完成了书本语言向口头语言、客观意义向主观意义的转换,较好地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主动、激情参与中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往的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集中于对语言的理解,忽视对语言以及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其他知识的运用;在教学方式方面主要依靠动脑动口,忽视动手操作和其他活动方式。此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的现状,妨碍了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活动,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发展。因此,致力于阅读教学的综合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综合化的阅读教学,要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学生的口脑手乃至全身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加以整合,构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我在教学的后半段设计了三个综合性的题目:第一题是:“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老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第二题是: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归纳,然后再重点赏析对老王进行细致描写的第8—14段,并开展“配乐朗读第8、9段”“请两位同学表演第8、9段”“分角色朗读第11至14段”等三项活动。角色扮演是一种较好的体验方法,它能让学生在环境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则是让学生通过体会老王的语言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第三题是: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一环节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从而使得他们能了解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激发他们知道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如何去感谢“爱”,去回报“爱”。这一课,语言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融为一体,表演与交际有机进行,其中始终伴随着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这样的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方能让学生热爱参与、主动发展、全面提高。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亦强调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开展研究型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学生发展的必须。以往“教师设问,学生应答”的阅读教学模式虽然教路比较清晰,课堂进程容易把握,达成知识技能目标的效率相对较高。然而,由于这样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单边操控,学生的任务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教师依赖症”。离开老师的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就像无头苍蝇失去方向。这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主动求知意识与习惯的培养,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更得不到保证、创造性无法发展,三维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非致力于探究性学习不可。我们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为学生设计探究的问题当好参谋。课堂上,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创设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在疑的氛围中,处在追根溯源的探究状态中,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在《芦花荡》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合作设计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一是你能说出老人这些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吗?二是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是透过老头子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么?这一组探究重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思想内核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本文中老人的自信自尊学生最容易把握,我引导学生由此切入开展研讨。切入点找准了,就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对其他问题的探究。学生更爱主动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找寻答案。我又激发学生通过朗读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交流研讨的收获。由此,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求解,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其主体地位自然得以保证、创造性得到发展、探究意识得到培养。

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求,愿我们能关注阅读教学,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主人地位,依据课标,追求实效,在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蕴含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发掘和实践中健康成长,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百花园增色添香。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04-22 12:34:5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