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因式分解>>说课稿

  发布者:方敏    所属单位:马衙初中    发布时间:2020-04-27    浏览数( -) 【举报】

                   «因式分解» 说课稿

                                  方 敏

一、说教材                 

1、关于地位与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二册8.4《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不言而 喻,就整个数学而言,它是打开整个代数宝库的一把钥匙。就本节 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 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继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 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 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 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 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因式分解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了解因式分解的必要性;

   ② 深刻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③ 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体验性目标:

    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

    体验由和差到积的形成过程,初步获得因式分解的经验。

 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 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灵魂,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 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式分解的思想。理由是学生由乘法到 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 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 念的形成。

 4、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阐述教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 的教法,教无定法。但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 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上述思想为出发点,就本节课而言,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的必要性;利用类比教学,以概念的形曾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 得到信息的反馈。教师充分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不断创设“最近发 展区”,造就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不断发现、不断达到知识的内化。 不管用什么教法,一节课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 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

 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二、说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阶段。教师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练习。

计算:(1)(a + b)2 ;   (2)(5a + 2b)(5a – 2b); 

      (3)m(a + b).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即

(1)a2+2ab+b2=(a + b)2

(2)25a2– 4b2 =(5a + 2b)(5a – 2b);

(3)ma+mb= m(a+ b)  成立吗?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

 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促使新旧认知结构的联结,满足“温故而

 知新”的教学原理。二是为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作好垫铺。在此基

 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

 第二环节,新课阶段。

1、对比练习。让学生练习: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教 师巡视,并代表性地抽取两名学生板演,给出两种解法。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利用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把 a2-b2化为整式积的形式,给计算带来的优越性,顺应了因式分解概 念的引出。

 2、类比练习。让学生练习:分解下列三个数的质因数(1)42;

 (2)56;      (3)11

     在此,教师帮助归纳:42与56两个数可以化为几个整数的积,叫 做因数分解。本身是质数的数就不能再分解。同时设疑,对于一 个多项式能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阅读课本因式分解定义。

 3、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我们不能迷信课本,课本的因式分解定义有毛病,请大家逐字研读,找出问题。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 论。(事实上正确)提问学生讨论结果,课本定义是正确的。

 师板书: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积→因式分解

 师生归纳要注意的问题:

(1)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一种变形;

(2)因式分解的结果仍是整式;

(3)因式分解的结果必是一个积;

(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 相反。  

4、学生练习课本练习第1、2两题。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对因式分 解的知觉水平;通过具体数的分解这一类比教学,产生正迁移, 认识新概,符合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通过故设偏差法,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咬文嚼字因式分解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 求,造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势态,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 理解;让学生用正反习题的练习,达到知觉水平上的运用,促使 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本节课达到高潮。

 第三环节,尝试练习,信息反馈。

 让学生尝试练习:课本第3题,并引导中下学生看教材例 题,教师及时点拨讲评。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和富有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关系得到强化。

第四环节,小结阶段。

 这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教师出示“想一想”:下列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得到下列结论:A.左边是乘法,而右边是差,不是积;B.左右两边都不是整式;C.从右边到左边是利用了因式分解的变形方法进行分解。由此可知,上式不是因式分解。进而,教师呈现因式分解定义。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学生一般到临近下课,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如果把定义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后直接抛给学生,只能是是似而非。通过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归纳,再一次点燃学生即将沉睡而去的心理兴奋点,点燃学生主题意识的再度爆发。同时,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自我评价和巩固,成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亮点。)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