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发布者:范凤堂     所属单位:北城三中     发布时间:2016-06-04    浏览数:0

《订  鬼》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沈丘县北城三中  范凤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语文版) 九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文力图从心理方面解释人为什么相信有鬼,有事实根据,有合理分析,表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段文章紧紧围绕“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个中心,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流俗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全文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3、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疏通全文大意。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鬼的影像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采取学案导学的方法,让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设计内容及思路,先自行解决教材有关内容,上课时,先放映一段有关鬼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鬼是没有的,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背景及作者的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词语解释,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讨论交流有困难的问题教师给予提示或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先别忙着下定论,先看一段视频。(放映 “鬼”的电影片段,激起同学对鬼的初步认识。)那么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出示课题:订鬼)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熟悉背景及作者: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互相介绍、补充。之后教师出示有关作者的幻灯片)

1背景:自古以来,鬼神迷信是剥削阶级赖以维持统治的精神支柱。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尤其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篡夺农民起义成果建立刘汉王朝以后,多种矛盾和自然灾害空前严重,使东汉社会很不稳定。在这情况下,统治者大力宣传鬼神迷信,严重毒害人民的 心灵。王充在这时发出了作为一名无神论者的呐喊

2.作家简介 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所著 《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王充读书时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离开太学后,王充曾两次出任过小官,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到了晚年,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论衡>>是作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中世纪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涉及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预习成果比一比。

(学生黑板展示,有误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纠正补充。)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2、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传(     ) 疱(    )丁  寝衽( )  椎(      绳纆(        箠(   

3、理解字词。

  人病忧惧   何以之   伯乐之见马  或于目   见  见           马            

4、译句子。

1)、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2)、致之何由?                            

3)、何以效之?    

4)、二者用精至矣.                        

5)、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6)、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5、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五、互动课堂,讨论交流

(由本文的体裁<议论文>引出以下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问题,然后找出一个中心发言人,学生讨论时,教师关注每一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提示并给予鼓励和自信,必要时参与到讨论有困难的一组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

所致也。”立论开门见山。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从根

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

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首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

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

有。

四段文字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了有鬼

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3、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

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首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

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

有。

六、拓展提升

你认为世上有鬼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七、知识反馈

(本环节中,学生根据本节掌握的知识,独自完成知识检测及拓展应用,教师边巡视、边批改。)

(一)、知识检测

1、注音: 

衽(           庖(           箠(         椎(           纆(         

2、解释加点的字 

1)病者困剧  困:      剧:        2)何以效之  效: 

3)顾玩所见  顾:      玩:        4)夫精念存想  精: 

5)若见鬼把椎、锁、绳纆   把:     6)俱用精神  用: 

7)昼日则鬼见   见:               8)或泄于目  泄:  

3、本文选自        的《            》,订鬼即            的意思,如同他的《论死》,《死伪》一样,是刺向          的利剑,是投向          的檄文。   

4、王充,字                朝代)                        家。他批判:“           ”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         ”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          

(二)、拓展应用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

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

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 (    ) 

③公将 (   )           ④可不一会期哉   (    )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