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班主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截止时间:2016-05-31
  2. 作业要求:

    请您根据课程所学,设计一个您所教学段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要求:1、认真看视频,吸取精华,学有所用。

             2、活动设计要完整,主题不限。

             3、班级作业不能抄袭,雷同,可以适当参考网络优秀资源。

             

  3. 发布者:钱亚宁

班主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提交者:林黎明     所属单位:北杨集乡三姓营小学     提交时间:2016-05-31    浏览数:0     



活动主题:感恩,让爱在心底流淌 活动成员:五(1)班全体学生 指导教师:胡剑芳 活动目的: 据我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 念亲恩,具体表现在:有的学生不知道或漠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 母不会心存感激;有的学生只会一味向父母索取, 不懂得关心、体贴、回报父母,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 有的学生羞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当得到父母的照料时不会说声谢谢 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有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甚至嫌弃父母 老化、啰嗦、贫困;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感恩父母系列 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 感恩之心。 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 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问题与反思 感恩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1、心理因素 感恩包含着三个层面:知恩、感恩、报恩。此处的是知觉、知道;是感谢、感念;则是报答、回报。 孩子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接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所谓的,这些包括家庭的、社会的。没 有哪份要求孩子回报,每份都是无私得奉献。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连 知恩都不知道,何来感恩啊? 2、社会因素 在我们的国家里,所谓的大人们认为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可耻的,因此他们受益的时候装做不知道, 逃避了回报。 3、家庭因素 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把孩子捧为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就像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大家子 围着孩子转,过度的关爱,使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样 孩子怎么可能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呢? 4、学校因素 多年来, 学校教育跟应试教育划上了等号, 而对德育却被忽视了。 虽然近些年, 德育教育有所加强, 但是对孩子的影响仍比不上孩子所处的小家庭、社会大家庭的影响。另外,老师们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 响,已经习惯了无私的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应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要教育我们 的孩子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 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孩子的成人为出发点,让 孩子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 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 与生俱来的, 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 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 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 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 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孩子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孩子了解,体会,要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 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 点点滴滴都是无功利的给予。我们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 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 遗迹、 查阅资料、 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孩子知恩,引导孩子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孩子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 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 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孩子的认同共鸣,培养孩子的感 恩意识,激发孩子的感恩情感。培养孩子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 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孩子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 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孩子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孩子在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 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孩子。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 积极引导,教育孩子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 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为老师敬一杯茶”“ 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孩子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 之举。 (四)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 日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 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孩子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 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 怀与欲望! (五)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 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 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 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 (六)内化感恩教育的本质意义 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 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孩子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细雨润无声的系统工程,学会感恩是其中之一。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让 世界充满友爱,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感恩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 长们在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 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 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 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 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