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差异促进自主发展

发布者:姜凤梅     发布时间:2016-05-19     浏览数:0

                                                  “差异势能”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宁炜 董鹏

 “差异势能”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视个体内部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为正能量并加以开发与利用,以实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建立进步自信,展开差异互助,实现差异共进;其教学形式多样而灵活,是“现实的、活着的”教学艺术。“差异势能教学”的实效性与稳定性,为教学领域中人们对“差异”的认识、开发与利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方向与路径。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在杨宝臣校长带领下,对其进行了可贵实践探索。

 

一、“差异势能”教学的总体思路

 (一)“ 差异 势 能 ”教 学 的“学”

“学”是将学生的自学与练习整体前移,将自主的教材阅读、教材理解、完成作业乃至习题练习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初起点;“学”的过程强调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与生生互教 ,变 被 动“ 学 ”为 主 动“学”;“学”的形式由接受性学习转换成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既注重发挥优秀学生对班级整体的影响带动作用,更关心帮助弱势学生先形成部分知识学习上的局部优势,以建立弱势学生的自信心,并创设情境发挥局部优势,锻炼弱势学生,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兵教兵”。利用学生差异所形成的能量而开展的双向性“兵教兵”,实现了学习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细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锻炼了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修养了助人为乐和感恩情怀,增进了同学友谊。

 

(二)“ 差异 势 能 ”教 学 的“教”

“教”是在学生自学文本、巩固练习、充分讨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积极思维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一是指导学法,二是观察学生,三是锻炼学生,四是关键时刻进行点拨。这样的“教”针对性强,保障了有效教学的高度。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的自学互教能力 会 不 断 得 到 提 升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佳境会逐渐出现,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能量转化策略,切实有效地落实促进学生发展的各项教学措施。

 

二、“差异势能”教学的核心内容

 “差异势能”教学着重研究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自信,如何指导并引领学生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带动学生推进全体共同进步三个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整体推进,循序渐进,学会再进学会再进”,释放“阶段性”差异势能

 1.整体推进。引导学生把教材当学材,先“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学习”整章教材。教师依据实际学情调控学习过程的时间长短、进度快慢、内容多少、学科顺序等。

 2.循序渐进。学生按照目标定向——自学教材——自主检测——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提出疑问——“二次定向”——研讨互助——尖子解答——写讲验证的学习路径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教师遵循“精讲少讲,关键点拨,掌握再进,互助共进”的原则指导。

 3.学会再进。自主学习的“二次定向”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己感受到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个性化、主体化的特征,能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在进一步的学习申得以补正。教师要保证夯实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直至学完一册教材。阶段性差异势能的释放,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通过“粗纤维”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原则和通过合理的“渐进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可接受原则。

 

(二)培养“后起的尖子生”,用好“原本的尖子生”,释放“顺序性序性”差异势能

“后起的尖子生”指具有快速发展潜能的学生;“原本的尖子生”指入学初始时学习存在一定优势的学生。“差异势能”教学强调把差异转换为促进学习进步的能量,从学困生抓起,唤起自信,最终通过把学困生培养成“后起的尖子生”,形成对原本的尖子生的局部追赶效应,两类尖子生综合发挥作用,促进班级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1.培养“后起的尖子生”。

教师在整体了解学困生的状况、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部 分学 困 生 采 取 先 知 先 会——个别讲题一集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反复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同时,让这部分学生通过给其他学生讲题,提高思维与表达的能力,逐渐促进学困生向尖子生由量到质的转变,逼近“原本的尖子生”,进而推动班级的整体进步。“后起尖子生”形成的示范优势是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发挥作用则是一个全程性的过程,即形成什么优势就发挥什么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后起尖子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形成综合效应。

 2.用好“原本的尖子生”。

通过“后起尖子生”的进步,在班级内形成“教别人就是帮自己”的理念,再培养“原本的尖子生”真心为其他同学服务,帮助其他同学进步。这类尖子生能够做好协调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安排课时、测试讲题、布置作业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服务全班的能力。两类尖子生在班级同时发挥服务作用并相互追赶,最终有效激发出了班级整体向上的正能量。

 

(三)灵活多样的“兵教兵”,释放“双向性”差异势能

“差异势能”教学过程中不采取传统的先进捆绑后进的“结对子”方式,而是灵活、多样的“全体性”兵教兵。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实现互助共进:学科突出优异的尖子生可以教学困生,先学先会的“学困生”可以教后学的“尖子生”;一人可以教多人,多人也可以为一人讲题。以讲题为抓手,不仅要提升讲和学的能力,更要打造出“我为人人”的和谐学习氛围。学生在互助中学会求知,学会信任,学会感恩。尽管学习有差异,但以学求进,让每一个人都在学习过程中点燃智慧之火,释放自身能量,实现生命价值。在尖子生的培养与使用上,坚持“全体性”,以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坚持“互赖性”,从而形成差异共进风气。

 

(四)凝聚教育智慧,激发、聚集、创生“关键性”差异势能

“差异势能”教学在教学细节中表现出极强的多样性,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关键点上关爱学生。以培养自信为出发点,在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建立好“我能学”的转变支点,精致施教,灵活施教。学生群体内的“势能”按作用性质、激发与汇集的方式、作用的时间与空间等,可分为“情境性”势能、“交错式”势能、“易位式”势能、“突破性”势能、“内生性”势能、“共进性”势能、“后带先”势能、“少代多”势能与“共识性”势能等,教师要依学情,灵活性地激发、聚集、创生和运用。关键性差异势能的释放,要坚持“灵活性”,机智应对新出现的问题;要坚持“触动性”,真正能拨动到学生最关键的心弦,引发震颤,形成能量,促进变化。

 

(五)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学管理,释放“协调性”差异势能

“差异势能”教学要求班主任全面指挥科任教师和学生两支队伍。其主要工作是协调科任教师确定学习时间、内容、进度及学科顺序,强化集中突破,重点训练;根据学习实际情况制定课表,安排课时和学习任务;协调科任教师进班指导学习、并组织阅卷工作,及时反馈,让学生自改、讲题或讨论;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分层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能学、愿学、乐学;常与学生沟通,关爱每个学生。协调性差异势能的释放,要坚持“统筹性”,班主任要全面调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顺序、总量、时间等,要全面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三、“差异势能”教学的课堂模式。

“差异势能”教学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学习规律,形成了以“全程性自学——拓展性训练——渐进性归纳”为教学流程,以“层层剥笋、螺旋上升”为特征的全新自主学习过程,具体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课型。

 (一)全程性自学——把握知识主干

“差异势能”教学认为只有丰富的实践和经历才能获得最深刻的认知,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建立起以自学为主的基本课型。全程性自学就是把学习的时间完全留给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自学方式直接与教材进行对话。例如,看例题但不看解析,先自己分析例题进行探索解答,然后再对照答案,规范解析过程。再如,做习题,先审题再作答,然后对照答案,如果思路正确,则看做题步骤,如果做错,则重新思考与推算,然后再对答案进行规范。还如,可以根据教材要点,自己设计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与内容。通过自学教材,一是把握知识主干,为搭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充分动脑的好习惯,避免懒惰性和模仿式学习。而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情况,引导并点拨学生学习。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尽量指导学生交流,调动学生之间互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最后教师再精讲。

 (二)拓展性训练——补充知识细节

“差异势能”教学认为掌握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得以巩固和扩充。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测试,纠错,“层层剥笋”,不断补充与掌握由教材上重点知识派生出来的小知识点,又不断加深对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通过讨论、讲题,逐渐提高熟练探究知识与运用的能力,提升互帮互助与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尽量不指导学习,关键时刻进行有效性点拨。如遇到问题,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调动学习好的学生给稍差的同学讲题,稍差的同学给再差的同学讲题,让学生的差异势能释放出来。

 (三)渐进性归纳——建构知识体系

“差异势能”教学认为建立知识框架体系就要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归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反思,集体讨论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思维导图;同时,对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但是,每次总结不求全求多,不用归纳出所有知识点,在多次的总结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知识归纳,关键时刻要提醒,但不要把知识点直接给学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多种课型的灵活组合与运用,构成了“差异势能”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在这个流程中不断探究、不断补充、不断规范、不断提升,知识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状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习惯悄然改变,学习信心得以建立,而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放手加悉心引领,最终静待“花开”。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