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者:刘珍     发布时间:2020-04-13 浏览数( 20) 【举报】

  真正的教育是我们要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我们》中,有段话说得特别好:不粉饰世界的善良,也不承诺努力之后定会有收获,但是相信上帝创造每个人都有原因,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原因,不辜负这场生命。我能想到,不辜负这场生命的绝佳方式,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身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一、切莫人云亦云

  基于实际情况,坚持自己的主见,做出恰当的选择,我们的生活,才不会一团糟。清代文学家赵翼在《论诗五绝》中说:“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生活中的我们,万不可随人说短长,而是要有自己的主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懂得扬长避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谢刚曾明确提出:教育要“以长取胜”,而非“以短取败”!他说:“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和长处的道路,帮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才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发掘掘、放大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我教的一个孩子王栋学习基础差,所以上课基本不听讲,但我发现他很喜欢看小说。于是我经常在班级有意识地鼓励他让他和同学们说说最近看了什么书。我也常和他聊聊他看的书的内容人物等,久而久之,他看的小说越来越多,然后为了看书,更愿意去听语文课,去学生字生词了,识字量大大提高。

三、善用上帝视角

  苏轼有首著名的哲理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谓的“上帝视角”,指的是能够通过重新观察、审视,得出全面认识的更高视角与维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方面的认知,都存在“自我规避”和“自我完善”的特性。于是,我们常常陷入到自不量力抑或自卑怯懦的消极心理中,无法自拔。但我们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上帝视角”,了解自身不足与盲点,则较易早日寻得应对良策,提前做出更优规划,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既如此,遭遇大事小情,何不引导孩子,以上帝视角,分析处理?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