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教研活动设计要求截止时间:2016-08-31
  2. 作业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打磨一篇教研活动设计提交至平台,并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要求:1.作品必须为原创,如出现雷同,则视为无效

             2.内容健康,不少于300

             3.截止提交日期为831日,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再进行提交!

  3. 发布者:clzj01

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提交者:郑明洁     所属单位:长岭县东六号小学     提交时间:2016-04-26    浏览数:0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它犹如课堂教学的门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倾向,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关注,激活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内动力,以合理有效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文,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定势。“导入”的优劣常常关系到一堂课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构思,精心设计。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对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作了以下归纳,并更多地结合自己在低段语文中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温故知新式导入

新课程的教材虽然是由编者选取一篇篇的课文组成课本,它们相对是独立的,但在情感态度和内容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联系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从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们这学期学过的赞美春天的课文有哪些?在学生一一作了列举之后,我随即导入课文“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真是个多彩的季节。不仅我们现代人在讴歌春天,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很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我们今天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的思绪便自然而然地被带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中了。

二、解题释疑式导入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中心的作用。学生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课题,通过对课题的解题质疑导入课文,从而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心愿”是什么意思,再问问学生“你的心愿是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月亮也有心愿,那么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就使学生读课文时有针对性,正因为有了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过程性需要,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思考,想办法去解决它。学生也就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为了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复杂和多变。如在教学《失物招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随即提出了(1)“失物”是什么?(2)“失物”的主人是谁?(3)他们是怎样领回“失物”并处理它们的?这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正确合理,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接着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逐一找出各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随机指导朗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的方式也真正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三、创设情境式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所描绘的生活的实境,使文本内容生活化,真实化,从而让学生得其门而入。如在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给“雨”组个词,然后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风儿吹得树枝乱摆,雷声、闪电过后,一场大雨哗哗地落下来了。”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场什么雨,从而很自然地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读读作者写的雷雨,看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学生兴趣很高,那时因为一场雷雨的模拟演示已经将学生带入了生动形象的场景中了。除了可以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进行导入。新课程的课文大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本身就包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创设情境组织教学。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再导入课文。特别是一些平实的说明文,如《兰兰过桥》,如果按常规导入,学生的兴趣不大。我们可以先出示文中介绍的两种桥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它们,由于这两种桥都比较新奇,学生很难介绍清楚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于是就产生了急欲读书的欲望,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渲染气氛式导入

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从而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的基础,我们采用渲染气氛式导入。让导语设计充满感情,教师以自己的感情之火,点燃学生求知的兴趣。如在《棉花姑娘》的教学中教师先带上白白胖胖的棉花姑娘头饰,让学生夸一夸“我”。紧接着又出示病恹恹的棉花姑娘图片,同时播放录音“别看我长得白白胖胖的,这几天我可难受了。你们瞧,我的叶子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我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我治病啊!”接着让学生思考:“棉花姑娘会请谁来帮她治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学生进行一番猜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由于一开始出示的棉花姑娘图片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喜爱之情,学生谁也不会对她的生病无动于衷,所以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课堂教学的方式也由平时的默默聆听变成了主动的孜孜探求。在新课标中提倡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我们在一些课文的导入中也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在教学《王二小》之前,我先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赞颂了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在优美哀婉的音乐声中读课文,走进文本,就比较自然合理。

五、谜语激趣式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学生自信要强,他们对新奇有趣的谜语情有独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不妨设计一些有趣的谜语导入新课,从而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从小爱妈妈,成天叫哇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鸟,为什么?再导入课文。又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先用投影片一一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尾巴,为什么?再用覆盖片补上它们的身体,看看学生猜得对不对,以此导入课题《比尾巴》。这个开头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六、旅游观光式导入

旅游观光,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 对于一些游记体裁的文章,我们教师不妨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导游,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领学生逐一观光游览一番,沿途介绍那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使课文的教学散发出生活的气息。在第二册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的导入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就说要带学生去春游,然后让学生随着《郊游》的音乐一起踏步走向田野,花园,小河边(多媒体出示),逐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说话的指导。用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形象生动,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七、比较品读式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通过对文字的深入分析和比较品读着手进行教学,可以让我们课堂教学的导入更加精彩。,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朗读感悟,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先出示三句话“我回来了!”“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让学生一齐读读这三句话,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指出: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语气强烈,一句比一句感情深。教师再让学生跟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学生终于发现在最后一句话的“终于”两个字中蕴涵着“历尽千辛万苦回来了”的意思,接着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读读,学生读得激情洋溢,接着教师就很自然地提问“这里的‘我’(指钱学森)回到祖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险阻呢?”学生的思维清晰而活跃,课堂教学充满了灵动的激情。

八、游戏趣味式导入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若能设计一些新奇巧妙的游戏,并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就会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有位老师在《春天在哪里》的导入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小朋友,请你伸出你的手,摸摸你的桌子”,学生摸了;“请你伸出你的手,摸摸你的脸”,学生也摸了;“请你伸出你的手,摸摸你的肚子”,学生又笑嘻嘻地摸了。“请你伸出你的手,摸摸春天!”学生茫然了,这时,教师马上板书课题,并出示春姑娘的图片,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跟随春姑娘一起去找找吧!”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新颖的导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也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温故知新式导入、解题释疑式导入、创设情境式导入、渲染气氛式导入、谜语激趣式导入、旅游观光式导入、比较品读式导入、游戏趣味式导入等,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导入,都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新课的学习目的。通过“导入”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