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作业周期 : 2020-06-17 2020-09-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下2题任选一个:

 

1.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2.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还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的?举例说明自己进行问题教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关键词:问题设计 问题表达 候答 叫答 理答

 

     【具体要求】

     a.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b.观点明确,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个人独创,杜绝雷同  
     c.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d.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
     e.请在9月3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提交者:学员杜彦章    所属单位:巩营乡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7-29 13:22:26    浏览数( 0 ) 【举报】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有效的提问,以达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谈我在这问题上的一点经验。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也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是沟通师生思想的主要渠道。初中思想品德课一定要摒弃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纯粹的理论,否则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多通过创设情境,形象再现生活场景,让材料和问题自然衔接,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让生活走进课堂。新课标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所以,要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达到以前空洞说教很难达到的效果。从教材中挖掘疑点,于无疑处生疑。教材是教学的资源,也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出问题情境,于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一目“公民权利广泛性”之后,我就出示一个关于相邻权纠纷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权利的广泛性是否表明“公民想怎么行使就怎么行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有效完成“正确行使权利”这个教学重点创造条件。同时也使他们初步明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去行使权利。

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对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并加深理解。知识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也要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社会热点资源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造问题情境,又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彰显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总之,只有多思考、多创新,创设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蕴含于鲜活的问题情境中,才能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把握提问的策略、保证提问的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对重点的把握和对难点的突破是否成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提问是教学过程的推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手段,在提问时把握住关键点,达到一点多通,甚至一点全通的效果,这是提问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抓起。

首先,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心理学认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思维是个体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从简单到逐步复杂,才能起到实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把握好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如果事无巨细,不分主次,那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智力浪费。但还要知道有时打十口浅井不如集中力量打好一口深井。在注意广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本中所反映的本质性东西。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超标的不宜多挖。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它的制定是科学的,既遵循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规律又遵循教学的规律。超标的东西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可谓是费力不讨好。有些内容一定要讲清“为什么”,有些内容只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就行了。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要求抓住重点,有效突破难点。

再次,找准提问的角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古板说教形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在这点上如何有效提问也是一门硬功夫。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新鲜事物上的特点,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外教师提问时要注重讲究感情色彩,根据不同的内容,或幽默或渲染,要力求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创造开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问境界,让提问也能酣畅淋漓,血肉丰满。

三、抓住提问的生成资源点,升华课堂提问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发思维,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一种多向互动开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去发现与提出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品德教师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还能造就较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的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提问激励下,积极思维,口若悬河,问题的答案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争论会异常激烈,会产生很多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有的还可能偏极端,但更多的却是对问题从纵深的探讨中所产生的璀璨的思想光芒。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这些生成性资源,及时地将课堂效果升华。同时在这种多向互动并且开放的状态中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新问题、探索与解决新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品德教师去敏锐地把我和开发。

总之,有效进行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徐帅
批阅时间:2020-10-09 10:38:07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