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作业周期 : 2020-06-17 2020-09-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下2题任选一个:

 

1.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2.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还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的?举例说明自己进行问题教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关键词:问题设计 问题表达 候答 叫答 理答

 

     【具体要求】

     a.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b.观点明确,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个人独创,杜绝雷同  
     c.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d.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
     e.请在9月3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提交者:学员翟章国    所属单位:巩营乡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6-22 12:08:25    浏览数( 0 ) 【举报】

地理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理解新知识,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堂提问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师的心血来潮,也并非问得越多越好,只有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有效提问?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对话者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的确立。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分析、讨论、探究问题,首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改革传统的非要学生举手并征得教师同意才能发言的方式,而采取不用举手、不用点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说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知识讲授之前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提出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能主动探讨和接受新知识。同时,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能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要尽量平缓一点,给学生亲切感。在问题提出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组织答案的时间,激发学生潜在的“不甘示弱”的意识和自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专注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必须注意到学生个体在性格、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意识地保持学生之间发言机会的平衡,特别是要鼓励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大胆发言。

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学则须疑”,但并非问得越多越好,必须有的放矢,箭中“课眼”,教师在提问时要抓住时机,寻求到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使问题提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

 1、于开头处提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提问才能产生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地理课堂的开头处提问,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充分体现。 如我在讲授“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一节时,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问题:“三月份,家住濮阳的徐静去广州出差,妈妈提醒她带上雨伞。九月份,北京秋高气爽,徐静再次去广州出差,爸爸又提醒她别忘了带上雨具,徐静爸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这样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提问,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导入新课:“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同学自然而然就会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受这种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做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2、于无疑问处提问: 北宋文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设疑,方是进矣。”教师要善于在看似十分简单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来,因为这样的知识点因平淡无奇,容易使学生表现出漫不经心,思维处于“低谷”,这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巧妙提问,再次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他们进一步积极思考。

 3、于重难点处提问: 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害点。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巧妙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思维凝聚在这些知识点上,从而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点。 如在讲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这一重难点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去年年三十晚上我看天气预报,预报到年初一黑龙江哈尔滨市最低气温是-38度,这时人们要想在松花江的冰面上散步,一般要穿上厚厚的棉大衣或皮大衣,那么这一天要是有一名英国的孩子在英国的伦敦泰晤士河边散步,他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都会认为这名英国的小孩也一定会穿上皮大衣之类的御寒衣服,当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小孩只要穿羊毛衫时,学生肯定会很惊奇,会问“为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问题给学生讲讲这两种气候的差别,并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显然,这样的提问能诱导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问题的设计要精心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作用。

 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果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模棱两可,笼统散泛,就容易引起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思考,不能真正领会教师的题意,结果是有问无答,或者是答非所问,从而致使课堂教学不和谐,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体、合理,杜绝有歧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思维,达到提问的真正目的。

 2、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悬念性。趣味性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设计要有浅显性和通俗性。初中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太广,有些地理术语还没有接触过或不理解,因此,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深奥,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

 4、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性和适度性。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坡度”,犹如爬坡一样,要有点力量才能上坡。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四、科学评价学生的回答 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在问题提出后就立即让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的评判“对”或“错”,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流畅”时,就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换一个学生回答或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很显然,这样做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笔者觉得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地听完学生的回答,同时要注意随机应变,切勿过早定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若有困难,教师要随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提问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上正路。另外,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明显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另请其他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回答错误的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大胆提问,让教师或学生回答。这样,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换角色,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能力。


附件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张海防
批阅时间:2020-08-24 08:50:0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