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作业周期 : 2020-06-17 2020-09-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下2题任选一个:

 

1.陶行知先生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自身实践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

 

2.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还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的?举例说明自己进行问题教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关键词:问题设计 问题表达 候答 叫答 理答

 

     【具体要求】

     a.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b.观点明确,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个人独创,杜绝雷同  
     c.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d.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
     e.请在9月3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交作品

提交者:学员赵献民    所属单位:巩营乡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15:37:47    浏览数( 0 ) 【举报】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是时代召唤。因此,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会提问。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羞于表达。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个最深刻的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 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去重视、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 问能力?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列举一二。

一、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诱发学生求知的润滑剂,使每一节课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 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学生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有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了问题条件。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情景,便容易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并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问”的思考。 如教《圆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我首先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的图片,并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稍作思索后争相提出:“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问题。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学习的兴趣也特别浓。 当然,问题情境设置方式很多。而教师在设置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情境应使学生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太易或太难都难以激发学生的疑问并引起思考;问题情境应根据学生特点,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等情况,逐层深入;同时,问题设置应少而精,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三、循序渐进,培养提问能力。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还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低段提问很积极,很踊跃,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性,所以提出的问题显得很零碎,肤浅,偏离课堂,有的甚至没什么价值。例如,在观察《比较数和大小》一课主题图时,就有孩子问:“老师,为什么树有的颜色深,有的浅?”而对于图中的重要内容,他却不去仔细观察。其实,这时我们就应接受“提问是有年龄阶段性”这一事实。这些能提问的学生,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在学生愿意并很高兴去提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联想到“什么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等一些常规的问题, 并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从而逐步形成 一些提问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提问方式后,我们在教学时,就可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课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现在又有什么思考?能发现新的问题吗?”通过搭建的这些提问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并逐步强化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提高。

 四、评价激励强化问题意识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 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评价原则, 善待孩子的提问,使学生在得到积极肯定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 从教者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要及时表达自己积极的反应,如你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它对我很有启发;从你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个问题的提出真可谓一语中的等等。也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的方式,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个 OK 的手势、荣誉命名等等。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李关晓
批阅时间:2020-09-16 11:07:09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