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方案截止时间:2016-05-23
  2. 作业要求:
     

    要求:

    1. 下载附件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方案,请按照模板格式提交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请在截止提交时间523前提交,逾期不予提交;

    5.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可以请同校老师帮忙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或者将其中任一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作品。

  3. 发布者:专家

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

提交者:贾崇平     所属单位: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社区     提交时间:2016-05-11    浏览数:0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赤壁赋》

级学科

高二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贾崇平

工作单位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赋的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豁达情怀

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1.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难点: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关键: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语文与信息计术整合,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诱导想象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计。

软件:演示软件(powerpoint)、素材资源 等)

PPTFLASH课件课文范读录音mp3、《赤壁赋》情景朗读、《赤壁之战》视频剪辑、

教学设计思路

1.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音乐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引入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

2.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知欲望,注重诵读。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感知的写景特色,领悟的画美和情感美。

3.通过自主、合作、探研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的意境美。

4.设计一些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引导学生鉴赏这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是一个很难被人想起的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作为苏轼人生的转折,却怎么也抹不掉它留给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目睹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倒下,也见证了一位智者文豪的站起。黄州永远是苏轼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赤壁赋

二、 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三、  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配上优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文本图片,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四、 学生朗读课文

请三位同学合作配乐朗读课文,并做点评。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表达了诗人对赤壁的(        )之情

2、这首描绘的是赤壁什么图?

3中刻画了几幅图画?每个小组选择一喜欢的,请给它们命上有诗意的名字。

、拓展延伸

让学生以赤壁为主题,制做幻灯片,并发送到教师共享文件夹中,由教师展示给大家,并给予准确的评价。

九、课外作业

1、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并制成卡片。

2、将自已创作的作品和搜集来的关于苏轼的诗歌、散文制成一张小报。发到教师的邮箱内。

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使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内涵,领悟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勾通,产生共鸣。

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欲望,养成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的习惯。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发挥其主动性。

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和媒体资源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有个性特征的创作。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感觉,产生成就感和进一步再创作的欲望。

巩固学生的学习性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分钟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

板书设计

理解:                                 

变: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也         精神永存

                                          代代相承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