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方案截止日期 : 2016-11-20

作业要求 : 

要求:

1. 下载附件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方案,请按照模板格式提交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请在截止提交时间1120前提交,逾期不予提交;

5.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可以请同校老师帮忙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或者将其中任一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作品。

作者 :专家

教学设计方案

2016-05-24提交者:学员邹菊花浏览(0 )【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函数的概念

年级学科

高一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邹菊花

工作单位

惠东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

型;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关键

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函数符号y=f(x)的理解,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笔记本,投影仪

软件:PPT,几何画板等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问题情境, 引出课题

教师提出问题1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还学习了一些具体的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投影),现在请大家举出两个变量是函数关系的一个实际例子。     学生举出实例后,问为什么你认为所举的实例是一个函数关系。     我也举一个实例。 问题2:一水平传送带距地面1米,传送带上的一个物品距地面的高度(h)与传送时间(t)的关系。 问题3:函数y=x与函数s=t表示同一个函数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点拨:上面两个问题,

如果仅依据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作出判断,有些困难,这说明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集合,今天我们从集合的观点来对函数的概念作进一步的认识。(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形成学生的“再创造”欲望,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和原知识形成联系,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问题23这两个用已有概念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初中已学的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入,又是为下一步用集合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本质做好伏笔。

借助信息技术,讨论归纳

师:(实例1)演示动画,用《几何画板》动态地显示炮弹高度h关于炮弹发射时间t的函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这个实例是不是一个函数关系?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解析式,都有唯一的一个高度h与之相对应。(几何画板演示) 师:(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这个实例是不是一个函数关系?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唯一的一个臭氧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几何画板演示) 师生:(实例3)共同读表,然后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问题4:刚才我们说,要从集合的角度来看函数,在这三个例子中,集合体现在哪里,这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点? 生:分组讨论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并在全班交流。 共同点: 1 都涉及两个数集; 2 两个数集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对于A中的每一个数,在B中都有唯一的数和它对应。 不同点:对应的形式不同,把对应关系用f表示。 师生:由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均可描述为: 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与它对应,记作f:AB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作图功能为辅助。在三个实例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通过实例1,体会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th的范围;通过实例2体会用图象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tS的范围;通过实例3体会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在集合对应观下的函数内涵,也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引出函数概念

问题5:函数能否看做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呢?如果能,怎样给函数重新下一个定义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f(x)xA 其中,x叫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从特殊到一般,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概念的方式自然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和形成概念。 注重双语,规范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涉及的每一个数学概念其后注明英语,有利于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阅读外文数学材料,这也是体现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创新之处

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加深对函数概念理解

在函数概念得出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6:在上述函数的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非空数集、任意性、唯一性、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 问题7:怎样理解函数符号y=f(x)的意义?y=f(x)一定是一个解析式吗?解析式一定表示一个函数吗? 函数符号y=f(x)的说明: 1)“y=f(x)”即为“yx的函数”的符号表示;f是对应关系,f(x)x对应的函数值。 2y=f(x)不一定能用解析式表示,有时用图象或列表;解析式也不一定表示一个函数。 3)在同时研究两个或多个函数时,常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函数,除用符号f(x)外,还常用g(x)F(x)φ(x)等符号来表示。 问题9:函数的定义中,函数的值域C={f(x)xA}就是定义中的集合B吗? 集合B中并非所有的元素在定义域A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值域BCÍ 问题10:比较函数的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点,从集合的观点看,函数的实质是什么? 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出结论: 函数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两个定义中的定义域与值域的意义完全相同。两个定义中的对应法则实际上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近代定义的对应法则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从集合的观点看,函数实质上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种特殊的对应。

 

问题6,促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多方面理解概念,抓住本质。 问题问题7,函数y=f(x)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符号。教学时首先要强调符号“y=f(x)”为“yx的函数”这句话的数学表示,它仅仅是数学符号,而不是表示“y等于fx的乘积”。在有些问题中,对应关系f可用一个解析式表示,但在不少问题中,对应关系f不便用或不可能用解析式表示,而用其他方式(如图象、列表)来表示。所以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y=f(x)不一定就是解析式,函数的表示方式除了解析式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如实例2的图象法,实例3的列表法。 

 

归纳小结,课外作业

以同桌之间一人小结一人倾听的方式,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小结,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1. 本节课探讨了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的概念,并引进了函数符号y=f(x). 2. 通过比较函数的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点,突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3.明确了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判断函数相等的方法。 课外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第24页习题1234 2.弹性作业:上网查一下函数概念发展过程的资料,你对函数有什么新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用传统定义不好解释,而用近代定义容易理解具体函数例子

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数学的能力。自主小结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既是对一节课的简单回顾与梳理,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再次

巩固。 作业分为三种形式,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阅读作业中的问题思考是后续课堂的铺垫,而弹性作业不作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里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老师评语

附件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