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作业标题:心得体会 作业周期 : 2020-05-18 2020-06-18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通过培训学习,记述培训中的收获和领悟,并结合自身的活动实践,总结反思。完成1篇实践研修心得体会。按时提交批阅合格得10学时,批阅优秀奖励5学时。

发布者:管理员王老师

心得体会

提交者:学员陆培峰    所属单位: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5-31 07:13:28    浏览数( 0 ) 【举报】

以地理核心素养看高考试卷命题与备考

    作为一名高三地理教师,研究试题、研究课标、研究考纲,是我们每日该做的必修课。这次培训中,我特别关注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党为民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备考”。对此,我认真听讲、做了笔记。下面,我就我的笔记和思考,汇报给大家,以便大家在高三最后的备考和高一高二的教学中能有所启发。

一、近几年高考几乎不变

1、内容上

区位比重最大,几乎没有直接涉及气候、天气、等值线等原来必考内容,突出核心的地理,而非深奥的地理学基础。

2、思想上

整体性、差异性原理统摄大多数试题,突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突出综合思维。

3、观念上

突出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4、方法上

突出地理认知的基本方法——比较法,包括空间比较与时间比较、区域比较与要素比较,在比较中认识差异与特征,聚焦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绝大多数题目都落实到具体区域——突出区域认知。

5、素养上

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模型素养,如水循环、大气受热过程、可持续发展途径等。

6、情景上

更强调区域的综合情景;图像更加简洁,简单的图见大的道理,用图大幅减少。

二、近几年高考中的变化

1、通过整体性与差异性、区位、地域联系等原理考查综合思维

绝大多数试题,都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位、地域联系及相关地理模型,来考查对地理要素、时空、尺度等进行综合思维的能力。

增加了地域联系的考查比重。地域联系题增多,提高了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程度。

2、在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互动中,突出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在区域情景下展开综合思维,在综合思维下进行区域认知,两种核心能力交织一起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之重点。

3、注重考查地理比较、地理模型、地理数理原理运用能力

比较试题情景与所学知识及地理模型的差异、比较相关区域的差异——针对差异或特征展开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

4、以“观察与思考”为方式,兼顾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加大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必考趋势。对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真的观察和思考了吗?真的用地理视角发现地理问题了吗?

不是机械地考查学生综合实践或地理游学看见了什么,而是十分关注他们能否从社会生活中去观察,能够基于观察去思考。

“在综合思维下观察,以观察提升综合思维”——最大启示。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备考

1、全面、系统地复习,抓主干、抓基础、抓联系

重点、考点呈发散状,真实、复杂关系的综合分析,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梳理主干的、基础的知识点,突破章节、模块界限,构建成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图或地理模型图。整合知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找到内在联系。

复习中,构建各种知识网络图和地理模型图。考试时,要心中有图,合理调取、灵活运用,大跨度、多变化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复习时,要把书读厚了,也要把书读薄了。

2、专题复习要突出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训练

1)以整体性与差异性、区位、人地关系、地域联系等原理统摄

不要简单地按照教材顺序重新整理知识点,而要以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指导自然地理复习;以区位原理指导人文地理复习;以区域差异与联系、可持续发展原理指导区域地理复习。

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结合典型区域进行差异化分析,提升对规律的辩证分析能力。

如气候专题复习时,要理清原理关系图,明确考点考法。

2)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关联度高的地理主题进行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训练

如研究城市道路,可从道路建设成本与自然环境、道路与城市形态和功能区变化、道路与商业网点、道路通行情况的日变化与城市体系完善、道路级别与城市服务范围、道路景观的季节变化与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3、重视地理模型、地理比较法、地理统计图表的运用能力训练

地理素养的本质是心中的地理知识模型,要把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提炼成地理模型,然后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优化地理模型,再总结运用经验。

地理比较法,是通过不同区域、要素、时间的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比较,读出不同的地理特点,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原因、影响、对策分析。

分析时,多选用一些概括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统计图表,从数理角度的分析中,发现差异、发现问题,并展开相应的分析。

以上是我的整理与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斧正。


附件

  • 从地理核心素养看高考命题与备考.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06-01 10:56:32

心得体会

最新心得体会

推荐心得体会

热门心得体会

热评心得体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