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敢于对音乐“品头论足”。

发布者:傅梅     发布时间:2016-03-26     浏览数:0

 

求异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音乐欣赏课中,一段音乐,你要让班里四、五十个孩子有同一种想象,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对他们创造和想象力的扼杀。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总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因为生活、学习环境不同,也就造就了学生各自的“奇异”体验。《音乐美学》指出: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非语义性,非模拟性及自然性是音乐欣赏中拓展感受内涵的基础。可见,音乐支持“奇异思维”的本身就是创造,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生本”教育的价值所在。

“品头论足”是一种身心愉快的感受方式。它可以使人们获得较深刻的心理体验。音乐的美被称为是“最直接,最彻底,最动人”的美。学生在欣赏之后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关键是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初衷的宽松环境。“品头论足”的音乐欣赏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思想插上了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飞翔。也许他们的想法很幼稚,肤浅,也许他们的想法几近荒唐,可是奇异思维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代表着前进,它需要教师正确地意识到,“品头论足”这是个从“奇异”到“和谐”的必然发展过程。《音乐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很多种理解。”

 营造起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胆识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音乐“品头论足”。现今作为“生本化”的课堂中,教师的言语介入应更具有提纲作用或点睛作用。避免教师介入的过多,讲的过多。因此,鼓励学生对音乐“品头论足”是放飞思想,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对音乐“品头论足”,培养他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的思想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出来。要求教师在学生听赏完音乐之后不直接叙述或引导,让学生先“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不轻易用“正误”点评学生的感受。我们如果将学生的理解一棒子否定,想必会极大的挫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使其变得懒惰,到那时,课堂可真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面对不同的意见,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呢?我认为,学生参与了“品头论足”就是一种很好的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与已是其次!只要学生能主动的调动音乐思维,那么引导其正确欣赏作品,理解作品内容将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