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初中物理二坊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6-03 2020-10-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教师需课前读教材、备教案。教研组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家园。上好课必须提前备好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优秀的教师都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备课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提交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以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的方式提交。


  作业要求:上传重点章节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必须原创、拒绝雷同,字数500字以上。


         2、不要用附件上传,建议在文档里先编辑好后再复制粘贴到文本框中提交。


         3、为了不影响成绩建议提前提交,截止日期:2020年10月31日


发布者:王玉兰

初中物理二坊作业

提交者:学员马廷艳    所属单位:大同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9-25 19:30:05    浏览数( 4 ) 【举报】

《浮力》教学设计 学时 2 教材分析 :浮力这章知识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延伸拓展,是对密度、力、二力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设计思想 浮力及大小是力学压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学生如果能真正理解它的概念、方向及有关因素及阿基米德原理,对学生后续物理的学习很有帮助,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本节通过综合集成探究模式,通过经历“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练习反馈”五个环节的探究来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浮力. 2.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懂得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 难点 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水槽、气球、小船、弹簧测力计、石块、水杯、清水、抹布课件等           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有关浮力的现象 学生观看视频:轮船鸭子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 播放视频。设问:这里面蕴含哪些物理知识呢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之中进入浮力的学习。 认识浮力 利用所给物品,做一个证明物体受浮力的实验,小组交流生活中存在浮力的实例,并谈谈对浮力的认识。 (1)物体受几个力(2)方向如何?(3)施力物体是什么?(4)什么是浮力?师明确浮力的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通过实验及问题引领明确浮力概念 称重法测浮力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2、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石块、盛有水的烧杯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3、学生得出称重法测浮力 1、问题引领:(1)石块浸在水中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浮力的大小是多少等于什么? (3)根据以上实验和分析,你能不能总结出一种测算浮力大小的方法?2、评价学生的方案3、师巡视4、师点评。师明确:物体在空气中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弹簧测力计.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到测浮力的方法: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阅读课本内容,与本组同学交流,明白浮力产生原因。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在组织全班交流观点,师播放视频演示并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通过播放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基础训练检测 独立完成预习、检测题 交流答案,解答疑难 通过完成课堂检测,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检测中查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课堂小结 学生对应学习目标,小组内交流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浮力一、 什么是浮力二、 探究液体的浮力三、 探究空气的浮力四、 浮力产生的原因 作业 1. 教材P171页1、2、题2. 完成本学时同步学习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直接提出。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而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基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的了解,可以使教师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 点评 本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的探究的引导。每一个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猜想、验证或探究,都引导组织学生,力争让学生自己从现象、故事等的思考中找出问题,在逐步开展探究,最终总结出结论。本教学设计还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10-09 10:39:0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