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2】结合网络学习和校本实践活动,提交一份您最得意的“板书”作品 作业周期 : 2020-06-03 2020-10-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内容要求:

1.您最喜欢的自己的课堂板书照片,作为附件上传(不少于2张)

2.您关于“板书”的故事或感悟心得(不少于500字)

作业要求: 

1.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这份“板书”的使用背景(学生、教学环境、学校情 况等),将更好地展示您的特色。
2.结合培训课程中所学的有效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打磨; 
3.结合本校本班具体情况和教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打磨;

4.请务必2020年1010号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2】结合网络学习和校本实践活动,提交一份您最得意的“板书”作品

提交者:学员刘广强    所属单位:杞县教师进修学校    提交时间: 2020-10-23 20:26:43    浏览数( 0 ) 【举报】

    说起板书,印象最深的《湖心亭看雪》的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赏奇景、知奇人和悟奇景。

导入后板书课题和作者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明末著名文学家张岱的作品《湖心亭看雪》。张岱是一个特别有故事的人,也非常的有情趣。《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张岱自己也是非常喜欢的。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亭子就是杭州的西湖的著名景点——湖心亭。清代就有杭州十八景,叫“湖心远眺”,视野开阔,无拘无碍。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里看到的风景,该是多么的好。而且,杭州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冬天是难得有雪的。那大雪三日的情景,那真的就是百年难遇了。所以说,如果要赏雪,那湖心亭绝对就是一个最佳的位置。那张岱为什么非要等晚上才去?这得说说张岱和西湖的关系。

张岱在西湖边住了四十多年,对西湖了解之深刻,那无人能及,但是大家知道西湖,是一个著名景点,白天游客是非常之多的,有一句诗说得特别形象,“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很拟人化的写出白天西湖一直要陪伴游人,非常辛苦。那如果赏景的话,当然是人少为好了。那就只好等到晚上了。

而且雪夜游览西湖,对于张岱而言,也肯定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我们学习文本的第一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字面意思很好懂。语文书上注解也很清楚。但是仍然有些词语,可以玩味一下。比如说“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就是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那就应该读成:湖中  人鸟声 俱绝。  但如果我们换个读法,湖中   人   鸟   声   俱绝。是不是感觉人没有,鸟没有,甚至连声音也没有了,清冷之感就更强了。这是第一处。

还有一句是日更定矣”,“更定”应该是指晚上八点多钟,加一个“矣”作语气助词,终于等到晚上八点多钟了,就有那么一点辛苦之后的释然。

拥毳衣炉火”,大家看三个毛字构成的衣服,大家可以想象有多厚,炉火显然不能拥,但是这里用“拥”,你可以想象张岱离炉火的距离,那是要多近有多近,体现出大雪三日之后,西湖上那个寒冷。  

雾凇沆砀”, 雾不用说了。凇,两点水,突出那种寒冷,指的是云雾或者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沆”,大水茫茫一片的样子,“砀”本意是有花纹的石头,在这里引申的是盛大 开阔的样子。“雾凇沆砀”,就是冰水混合物,如同大雾一样弥漫在湖面之上,一片白茫茫地朦胧。那对于喜欢雪景的人来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那真是特别会去追求的一种境界。

作者说了雾凇沆砀”之后,还嫌不够,又加了一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本来就是白色的意思,但是没点透,作者觉得不过瘾,必须得写出天地间,都是一片纯白的,所以最后一定要落到这个“白”字上,而“天与云与山与水”的表达,连用三个“与”字,他就是想把这四个景物,连到一起,形成一片,如果不加“与”字,读来就容易有断裂感,天,云,水就断了。而作者自己也要和天云山水融为一体。所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下面的想象就更独特了。

湖面上有什么?

什么也没有,只有影子。因为有实物的话就破坏雪景了,就会打破这上下浑然一体了,对吧。所以呢,只有影子。而且用一痕”来形容长堤,“一点”形容湖心亭。“一芥”就是草籽,一个草籽,来形容自己的船。这种极小就反衬了西湖的极大。而且有影子,也就隐含了月光和白雪的反光,使得雪景就更加美丽了。

板书:赏奇景

    张岱写《湖心亭看雪》,他是坐船去,他赏雪的视角,其实不是在湖心亭上。对吧。而应该是在船上。但是这篇文章赏雪的视角,却是从天空上往下俯视的。仿佛自己站在云端,看着自己乘船去湖心亭看雪一样,那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知人论世的方法。

板书:知奇人 知人论世

也就说有时候我们为了读懂一篇作品,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人物的过往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更好地还原作者当时的处境,更好地理解他的心理,那也就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这个问题呢,看看第一句,大家可能会有一点感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看似很平淡的一句话,其实读出来会不会有一点久远感。

他住在西湖四十多年,大家想想,如果这篇文章是他当时写的,他会不会写余住西湖,可能不会,因为他就一直住在这儿,他也没想过我今后还会搬家,而且明朝都已经灭亡了,张岱正在以一个明朝遗民的身份,住在会稽山里,回忆着自己当年住在西湖的这一段日子,那还要强调的是,张岱在明朝灭亡之前,那时非常有钱的“富三代”,他祖母的父亲朱庚,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他的祖父官职也不小,他的父亲张耀芳五十多岁了,去山东嘉祥县当代理县令,那张岱从小过得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品味那也是非常高的。他自己写自己当年的生活是“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蠢du诗魔”,看他好的这些东西,都是那些非常精致的,非常好玩的,有意思的东西,但是这些诗是明朝的时候,自己过得日子。他说明朝灭亡了。我就该自杀。但是因为自己编写的明史《石匮kui书》,还没写完。

注意他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部明史。那就像司马迁写《史记》一样,那时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就逃到山里躲了起来,为了完成这部石匮kui书》,那躲到山里头,会是个什么样子的生活状态,大家接着看他自己的描述,“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床破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zhi,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大家想象一下,前后对比,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是在云端俯视,五十多岁躲在山里,食不果腹的自己,看着三十多岁在西湖,游赏雪景的自己,那该是种什么感觉,作者自己的描述是这样:“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想起来就写下来,“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所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个挑担子的人,把人的一瓮酒,全给打破了,酒都没有了,没有办法偿还,坐在那想怎么办,这要是梦多好啊。

大家想一下,曾经的自己是那么的潇洒,率性,爱好热闹,爱好一切美好的事物,现在贫病交加,一无所有,当年的自己真实那样的吗?还是当年的自己,不过是现在的一个梦呢,那投射在当年,湖心亭看雪的经历上,那就是一片迷茫,隐隐约约如同梦幻一般,所以云端的角度,显示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张岱。

年轻的张岱完全是无忧无虑,不知道自己今后会是那么一副样子,而五十多岁的张岱,在云端看着当年的自己,那么美好,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非常复杂而又富有矛盾的情感,解答了视角的问题,我们再看看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难点是:张岱看到另外两个饮酒赏雪的人。态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文章本身写的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那两个人看见张岱,是非常高兴,大喜啊。那双方都以为知己,是唯一能够在夜晚,到湖心亭赏雪的人,所以双方都会发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那种惊呼,所以那两个人,就有一点遇到知己的感觉,两个人喝酒想变成三个人一起喝。

    那张岱的这种写法,被称为叫“背面敷粉”的写法。没写自己的心理,而是写对方的大喜,用对方的喜,来衬托出自己的喜。

本文的最后一句,结尾性的话,也很有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喃喃曰”,小声嘟嘟囔囔地说,“相公”是宋朝明朝对读书人的一种尊称,那“痴”呢,有傻的意思,也有极度迷恋的意思,那对于要靠挣钱辛苦养家的那些舟子来说 ,大晚上来赏雪的行为就是傻,对吧,因为是小声说,所以傻的意思,可能性很大,而且张岱用舟子的这种不理解,暗喻自己的做法,本来也没指望能被俗人理解,张岱认为作为人就一定得有一点极度痴迷的东西,张岱有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就是一个人没有什么极度爱好的东西的话,那最好不要和他交往。因为他缺少那种真挚的情感。

板书:悟奇情  

张岱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痴人,给大家再看另一篇,选自《陶庵梦忆》的文章,让大家感受一下,叫《炉峰月》,就是香炉峰的月亮,。

炉峰绝顶,复岫you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zōu)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bao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缒(zhuì)而下,余挟jia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可谓痴绝”。

那这段话什么意思呢?说这个香炉峰的绝顶,乱石纵横,悬崖峭壁之间有石头横过来,但是中间大约有一丈左右的距离,你从这附身下看,那就是千丈的悬崖,所以脚下就震慑得不敢向前。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曾经一跳而过,从这个石头蹦到那个石头,别人佩服他的胆量,那我叔叔曾经用毛毡过着身体,用绳子吊着下山,我曾带着两个砍柴的人,从这个山底爬到绝顶之上,那我们这些都可谓,可以称得上是痴到了极点了。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上”

丁卯年四月,我在天瓦庵读书,午后同两三个朋友,登上了香炉峰顶,看落日,看完落日要下山,有一个朋友说,再停一会儿,我们再看月亮升起来,这么美的景色太难得见了,就算我们遇到老虎,那也是命该着,况且虎亦有虎道,夜晚老虎应该下山,去找什么猪狗犬作为食物去了,难道老虎也能上山看月亮吗?这话太有道理,所以我们四个就坐在那个石头上看月亮。

大家看看张岱这个痴怎么样?这个痴比《湖心亭看雪》那个痴,更有甚者吧。

我们讲完了《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除了赏奇景,知奇人,悟奇情和必要的文言知识以外,我们重点温习了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很多的时候除了多读之外,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看相关的作品,了解人物的有关经历,再读文章会更有意思。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10-25 13:35:15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