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案例 > 正文

作业标题:提交1份教学案例 作业周期 : 2020-05-26 2020-06-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内容:提交一份教学案例。

要求:

杜绝抄袭行为。

请在本地编辑后粘贴进平台内并提交,单次提交操作时间勿超过20分钟。


发布者:管理员

提交1份教学案例

提交者:学员林丹丹    所属单位: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20-06-18 15:47:03    浏览数( 1 ) 【举报】

《桥》教案

《桥》教学设计

执教者:林丹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重难点:

1. 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新课文——《桥》。(读课题,板书课题)

2. 看图,图中的桥看起来怎么样?

3. 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桥又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2. 生交流,出示课件。(小小的,窄窄的,不牢固的……)

3. 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到底是座什么桥?

4. 生交流,出示课件。(生命桥,希望桥,逃生桥……)

5.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最好说清楚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谁能从这几方面,再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过渡: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我们又有新的任务啦!

三、精读课文,体悟品析

1. 出示任务:(1)找出描写大雨或洪水的语句。(2)找出描写村民反应的语句。(3)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

2. 交流反馈。(描写洪水和大雨)

3.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4. 分析句中修辞手法。

5. 分析村民的表现。

6. 交流反馈。(描写老汉)

7. 有感情朗读相应的语句。

8. 分析老汉的精神品质。

9. 学习关于老汉的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0. 体悟人物的精神: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11. 师生交流,板书: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爱护儿子

12. 师:此时此刻,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会深情地说一声什么呢?

四、练习主题,总结全文

师:课文学到这儿,老师想和大家交流,这篇课文是写的是谁的感人事迹?

生(齐答):是老支书的感人事迹。

师:写老支书的感人事迹,为什么以桥为题呢?

生:因为全村人是从桥上脱险的。

师:在危难时刻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在危险面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我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可是我们却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共产党员!

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工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老支书就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优秀代表,这样的党员

才真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相机板书:党群桥)

说课稿

《桥》说课稿

执教者:林丹丹

一.说教材

  《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体悟品析

(四)联系主题,总结全文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通过出示“桥”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情景,为新课教学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读两遍文章,先后感知桥的意义,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接着让学生试着梗概课文。《桥》这篇文章的文体是小说,概括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概括故事的诸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学会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体悟品析

  我给学生抛出三个问题:1)找出描写大雨或洪水的语句。(2)找出描写村民反应的语句。(3)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根据这三个问题,学生再读课文,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检索能力。从学生自己找到的语句中,仔细品析,感受暴雨迅疾,感受洪水场面的可怕程度。再去观察村民们的反应,感受村民的惊慌失措,但这种表现也算是正常。而对比强烈的是老支书的反应,这样就能顺势体悟老支书是个临危不乱的人。再从老支书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这个伟大的老干部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与此同时,还要关注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表现,说明他还是个爱孩子的父亲。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与学生的朗读密不可分,所以我安排了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师生共读等方式,以读促悟,读中有感,感中阅读。

(四)联系主题,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我还是采用提问的方式,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小说这种设置悬念、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

七、说反思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浩瀚的汪洋,等着我去挖掘、学习、总结。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问题,如:与学生互动不够融洽,教学语言引导性不够,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等。但我相信,在多次的探究和学习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桥》反思

《桥》教学反思

执教者:林丹丹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以“读”为主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渗透学习方法。本课突出体现在引领学生学习人物时,注意让学生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在体会老汉的形象时,大家是通过对老汉的哪些描写感悟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的。”

2.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时,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话要说吗?”“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请带着敬佩之情读,(学生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军,是群众的靠山。教师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

3.读读写写: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写,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整个课堂看,联系语境,激活想象,几种感悟策略对学生体会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启发想象,体会当时的雨大,洪水的迅猛,以及人们的躁动及老汉的沉稳的语句,弄清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真正植入学生的心中。这样就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老汉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不足之处

1.词语的教学不够丰满。如教学有关洪水这一组词语之后,还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或者图文结合,让学生加以体会想象洪水的可怕,可以更好地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2.课文的引读有点牵强。在教学“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一句话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老支书想让群众更好、更快脱离洪水,没有必要说那么多话。我进行了三次引读,但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体会到老汉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我在进行引读时就显得有点牵强,还只停留在表面上。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进行体会,想象当时情况的危急,感情朗读相关句子。然后抓住老汉的言行,研读感悟,体会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启发想象当时的场景,进行一次练笔。最后领悟本文的写作方法,激发情感。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06-19 18:56:28

教学案例

最新教学案例

推荐教学案例

热门教学案例

热评教学案例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