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校(园)本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6
作业要求 :
坊内坊员通过工作坊论坛、同伴协作、工作坊qq群等多种渠道交流研讨,提交一份最终课例展示思考后的教学设计,并与原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梳理总结研修成果。
要求:
1.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各工作坊坊主严格把关!
2.字数5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2016-08-15提交者:学员邹良明浏览(0 )
校(园)本研修成果 |
|||||||
姓名 |
邹良明 |
年级 |
四年级 |
学科 |
数学 |
||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
小学数学课题过程性目标的达成策略 |
||||||
评价定型 |
|||||||
原来教学设计 |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
||||||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小蚂蚁要沿着一个长方形的路线去给小动物们送信,那么他每次要走多少米的路呢? 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还帮助它计算一下吗? 二、合作探二究 1、每小组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完成合作表格 长 宽 总路程(计算过程)
2、小组代表汇报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3、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刚才同学们都找到了小蚂蚁走的总路程了,小蚂蚁走的路线,其实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得到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2+宽×2 (长+宽)×2 板书 4、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我们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最好记忆又好计算呢?[让学生体会计算长方形周长方法的多样性,并体会最优策略] 5、巩固练习 完成42页做一做练习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应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学习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1、课件出示小蚂蚁沿着正方形行走的图 2、这一次谁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方法来快速的计算出小蚂蚁一共走了多少米吗? [设计意图: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学习经验,学生会很快的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推广的能力] 3、谁能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应用 完成43页做一做练习的第一题
|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小蚂蚁要沿着一个长方形的路线去给小动物们送信,那么他每次要走多少米的路呢? 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还帮助它计算一下吗? 二、合作探二究 1、每小组拿出四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动手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 出它的周长是多少?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与四根小棒的长度和是什么关系? 生:相等的关系。 2、小组成员摆小棒计算,并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3、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2+宽×2 (长+宽)×2 板书 4、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我们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最好记忆又好计算呢?[让学生体会计算长方形周长方法的多样性,并体会最优策略] 5、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刚才同学们小蚂蚁走的路线,其实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帮助小蚂蚁计算它走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6、学生计算蚂蚁走的路程。 7、巩固练习 完成42页做一做练习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应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学习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1、课件出示小蚂蚁沿着正方形行走的图 2、这一次谁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方法来快速的计算出小蚂蚁一共走了多少米吗? [设计意图: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学习经验,学生会很快的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推广的能力] 3、谁能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应用 完成43页做一做练习的第一题
|
||||||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
1.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让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
|
||||||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
在未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去做、用眼去看,动脑去想,用嘴去说。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题的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