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个人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个人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20-06-15 2020-07-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请在“个人研修成果 ”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研修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

题目: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个人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谢荣强    所属单位:寿县三中    提交时间: 2020-07-29 12:16:08    浏览数( 0 ) 【学员自荐】 【举报】

  下面是我对沪粤版初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重力》教学的回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说明,以及教学程序设计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通过牛顿提出“引力”概念的故事,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2)知道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垂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知道重心。

3)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设计

  由于初二学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常见力的,所以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根据前几个章节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初步了解,我直接给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联系新课内容,寻找出正确答案。对此,直接提出了问题,问题如下:

      例如: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动时,第一次做直线运动,第二次做圆周运动,这两次摩擦力分别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D.树上的苹果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到地面上静止后就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可以对选项A和选项B做出判断,即“A、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A错误;B、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B说法正确但由于学生对后面两个答案并不确定,且根据储备知识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巧妙导入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新课原理性内容进行学习,再由学生根据对新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重新解析实际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同时学生联系新旧课内容解決实际问题,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这幅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

(二)新课教学分析

  1.什么叫重力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学能力。

  2.重力的大小

这个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完成《学习活动卡》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猜想,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的良好品质,并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通过归纳总结出重力计算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例题,书写演算过程,同时强调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以及悬挂物体静止时细线的方向。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掌握重锤线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而推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对实现提高学生物理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节课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我巧妙导入教学案例,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践问题。问题如下:

        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是_____对杏子施加的,力的方向是_____

        学生根据对重力原理的认识,尝试对物理问题进行解析,在这个实践探究过程中,不仅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知识的理解。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图片展示)重心在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和方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个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演示找粉笔重心)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自荐理由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课堂参与度。

老师评语 通过

评语时间 :2020-07-30 20:49:38

个人研修成果

最新个人研修成果

推荐个人研修成果

热门个人研修成果

热评个人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