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个人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个人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20-06-15 2020-07-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请在“个人研修成果 ”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研修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

题目: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个人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龙星    所属单位:寿县三中    提交时间: 2020-07-28 16:07:41    浏览数( 0 ) 【举报】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杯浓浓的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慢慢的品味,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小石潭那如画的世界,去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色。(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合作探究,任选角度发言展示(提示:生在回答时用“__________就把(景物)的_________的特点概括出来了”的句式回答)。

3、师点拨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闻声绘形”“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化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青翠葱郁的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只用了四十个字,就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生活灵活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鱼的活泼可爱。

②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明确:除了游鱼动静相宜一会“佁然不动”一会“俶尔远逝”生动活泼外。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③文中的“对比”与“烘托”

点拨明确: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这状具有实感。

4、重点知识的巩固练习:

①请你来帮忙:结合课文内容,为小石潭里的优美景点,写一则广告或一篇导游词。(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②同桌之间先互相做导游,选择优秀者给全班汇报展示,集体评定。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味。

1、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2、生读课文,找出“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明确情感由乐转为忧。

3、补充交待作者写作背景,给学生解惑,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与《江雪》比较阅读)

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作者当时刚三十出头,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这让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点拨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寄情山水为了摆脱被贬的抑郁愤懑,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这种写景方法是寓情抒情。

4、配乐齐读:要求学生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

四、课外拓展

1、穿越时空,对话柳宗元。(让学生说出劝解柳宗元的话)

2、敞开心扉,述说心事(总结排遣烦恼的方式)

五、课堂小结

1、名人说(多媒体出示陶渊明和苏轼的诗词)。

2、老师说(出示给孩子们的话)。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搜集关于家乡寿县的名人轶事,为家乡写一段宣传语(不少于200字)

2、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注意融情于景(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游踪               特点          

             (寻)发现小潭:        树美石奇 

      

             (观)潭中景物:        水清鱼乐           

                                                            寓情于景

             (望)小潭源流:        溪水蜿蜒

                                     岸势参差  

             (感)潭中气氛:        凄寒幽寂  



                                             

二、教学反思                                  

                                               如何拉近古今的距离

                                                            ——《小石潭记》教后感言

    《小石潭记》是文言文,又是名篇,想要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很困难!在平时的教学中,无非是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如何在不偏离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体现出自己的东西,是我在上课之前苦苦思索的。语文课,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我就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了自己的教学,尤其突出“写”这一块,因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应该具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的能力,老师只需听取学生的反馈并对重点字词进行纠正和强调即可,而语言表达能力才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更侧重这一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同时,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古代文学经典,甚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是我最为看重的。为此,我进行了我的教学设计,整堂课下来,我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 老师“卖力表演”与学生“勉为其难”的尴尬

     虽然整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也在课前鼓励孩子们自信、大胆的回答问题,但是感觉课堂还是稍显沉闷,责任无疑在我,我对情境的创设不够,对问题的引导不到位,在后来的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老师有时在一个小小的细节做到位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了。比如有的老师采用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课文,效果远远强于单纯的老师泛读或者听音频材料,绝大多数孩子在师生的感染下,都能自觉的、有感情的去朗读文本。还有的老师在上《最后一次讲演》时,自己脱稿来模拟闻一多先生的讲演,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了那种情境,学生再也没有顾忌,而都想跃跃欲试,上台模拟演讲,效果很好。我觉得要想将这个环节做好,除了尽可能多的吸取别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的融入文本,超然于课堂,放下顾忌和小心。

二、师生对文本的情怀断裂与处理

    对这个文本,我的理解和孩子们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挫折,即便是平凡如我,在生活中不如意的时候又岂在少数?所以我们更能体会柳宗元的痛苦,也更羡慕苏东坡的豁达,也更钦佩他们不管遭遇什么失意,仍能创作出美景、美情、美文的这份心境,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经典来浸润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学到一些排遣苦闷的方式,使我们慢慢修炼一种宠辱不惊的心境。

    但学生呢,他们最怕的就是学习文言文,要读要背,繁琐,没意思,不潮流,更没法在这个年龄段去读懂千百年前的一篇文章,所以,如何拉近孩子们和文本的距离,和柳宗元的距离,让他们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是我着重考虑的。我觉得首先需要文本细读,但是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而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而教师,是仅有的一个摆渡者……

    我在课堂中安排的一个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讲出当前的烦恼,畅所欲言,孩子们也很愿意倾诉,有学习中的烦恼,有生活中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有情感的缺失,有在学校里的需求等等,这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方面让孩子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痛苦与烦恼,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排遣烦恼的方式,作者寄情山水,生活中的我们可以有更多排遣烦恼的方式:学会倾诉,交一两个志同道合的知己,有一些正当的爱好,寄情自然……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强大自己的内心,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一要多读书,二要勇闯练。

三、爱上读书,传承文化是语文老师应做的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习惯于以文本为出发点,尽可能的多做一些拓展延伸,诸如音视频材料,类文比较阅读,学生实践活动等,旨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觉得偏的太多,走得太远,但从效果上看,也还不错,至少孩子们是喜欢上语文课的,大多数孩子是认可我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了这些,孩子才会循着你的指引走,在《小石潭记》这节课的后面,我让大家放飞想象,穿越时空,与柳宗元对话,不仅想进一步锻炼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身体虽然局促于一室之内,但我们的心灵可以翱翔九天,思接千古,这也是文学的最大魅力……

    通过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我也引导学生去读陶渊明的诗歌(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通过比较阅读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进而明白寄情山水是一种传承,是中国文人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也体悟到不同作家遭遇相似时的不同心境,我想这些不仅有助于学生以后学习类似的文章,也可以提升孩子们面对人生困境时泰然处之的一种心态……

    叶圣陶说过:一个坏老师送给学生的是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教的目的是不教!所以我不提倡语文课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指向应试,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考的,坚决不浪费时间,这样也许会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但是也会滋长孩子在学习上的功利思想,总想走捷径,不能真正的爱上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体会到文化之博大精深,从而爱上阅读,爱上生活,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去记录眼中所见,心中所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觉的去学习并传承中华之文化,才是语文老师的追求。我认为,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学会做有用的事,还应学会做有趣的事,毕竟追求成功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内心的自在逍遥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呢!尤其是当下这个时代,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去做一些看似无用却有益于我们心灵成长的事,我认为很有意义。

璀璨的文化如浩瀚的宇宙,让语文课拉近古与今的距离。


老师评语 通过

评语时间 :2020-07-29 10:22:28

个人研修成果

最新个人研修成果

推荐个人研修成果

热门个人研修成果

热评个人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