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截止时间:2016-12-23
  2. 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知识,调查本校的发展现状,提交我的校园发展规划的研修作业。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黄艺杰     所属单位: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提交时间:2016-09-12    浏览数:0     

提升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规划

教师进修学校

根据我县三年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总体规划,为了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修校领导与部分教师深入到乡镇进行了调研。本文是在对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县直七所学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全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规划,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调研总体规划

本次调研共分四个调研组,每一调研组都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等关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情况的汇报,查看教务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翻阅教案、教辅资料、实验记录,询问教育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调研范围;全县十四个乡镇组管教学的校长、主任及部分中学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县直七所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主任。

调研组织:成立了由进修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调研领导小组,分成四个调研小组,由三位副校长和一位支部副书记带队,全县十四个乡镇相关人员分别集中到景星、黑岗、龙兴、鲁河四个乡镇;对县直七所学校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调研。

调研方式:查看、询问、组织座谈会、发放调研调查表等。

二、解决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行政存在的问题

1.教育行政管理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受多种因素影响,乡(镇)、校际间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要缩小这些差距,单靠乡镇、学校的力量难以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服务;在统筹规划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落实并实施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常规上存在职能不到位的情况。日常工作中文件发通知、开会、评估检查较多,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较少,尤其深入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调研指导更少,行政管理缺乏法制化,管理活动经常是事务缠身,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有要求执行不到位。

2.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的理解有待加强

正确理解新课改政策,在于全面、深刻地把握新课改政策的实质。但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在政策的传达、宣传、执行中出现了对课程改革把握不准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对课改缺乏深刻的认知,对课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课改的精神实质,就很难争取到课程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不能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作和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不能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从而难以有效地执行课改政策。

3.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设置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等方面工作还有欠缺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执行课程设置计划上,监控不到位,一些初中为追求中考升学率,从七年就开始教学进度提前,提前开设化学课程,很多中考不考的学科不开设,或开不足课时;一些学校三级课程只开设了国家级课程和地方课程,而地方课程开设课时不足,校本课程没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学校不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执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等方面缺乏具体评估细则。 

4.在落实新课标上,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统一测试又在我县取消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对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然而基础教育课改在我县已实施八年,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课改质量评价标准,我县又取消了统一测试,造成课改质量检测无标准,课改成绩与不足无法评定,课改的深入实施无科学的目标。

5.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面对县域内不断变化的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如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结构不合理、教师职业倦怠率高学困生居高不下等重要问题,一些管理人员了解不深,研究不,把握不准,只了解大概情况,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6.中小学基础年级取消统一测试,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县中小学基础年级取消了统一测试,造成中小学教学质量下降,具体问题如下:

1)取消统一测试后,执行课程计划缺乏了有约束力的统一标准

取消统一测试后,各乡镇校际之间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严谨规范的要求和训练,教学的规范性减弱,随意性变大。

2) 取消统一测试后,中小学基础年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弱

基础年级不搞统一测试,难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绩,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无评价依据,无法对教师进行奖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减弱,教学质量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3) 取消统一测试后,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降低

教师在教学中活用知识、学以致用的意识淡薄,学生能力培养没有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出现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力、学科知识基础不牢、知识应用迁移能力不强、知识视野不宽等情况。这些问题反映出教与学两方面存在浮躁,教师对学生缺乏严谨规范的要求和严密的思维训练,造成了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创新意识不够,应变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出现。

7.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

教师积极性不高,竞争意识不强,很大程度反映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取消统一测试后,评价教师缺乏了有说服力的标准,一些教师教学上松懈,语文、数学、外语等中考学科受教师青睐(中考考试学科、分值高的学科受教师重视),教师可利用课外办班,小科没人愿意教。做班主任无津贴,又影响业余办班,因此班主任没人愿意当。

实际上取消统一测试是一些人对课改的理解上存在误区,课改的目标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优化考试内容,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让考试更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8.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小学教学资源的配备不够合理,有的学校学生人数少,学校不重视设备的使用,配备的教学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能建立适应基层学校发展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配备体系。教学资源使用率乡际、校际之间不平衡,小学使用情况要好于中学,从总体上看,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利用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

9.现有的中考招生制度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现有的中考招生制度避免了农村初中学生大量向县直初中流动,但也带来了很多乡镇中学只重视能够考上一中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大多数学生,不利于初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师进修学校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训经费没有全面落实

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5%等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等政策并没有全部兑现。教师进修学校至今仍没完全摆脱生存的危机,设施的落后与经费的短缺不仅影响了培训质量,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进修学校教师的自我提高。

3.培训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一是教师培训者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学历教育接近尾声,教师进修学校待遇降低优秀教师大量调离,又很难吸引优秀教师的进入,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形成了断层,学历层次降低,师资力量变弱。

二是专职教师培训者队伍人数少、学科结构性缺编专业素质偏低。教师培训的专职教师人数少,学科不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应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不论是负责培训的专职教师,还是负责教研、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的专职教师,受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都缺乏专业系统培训,专业理念不强、专业知识不深、专业技能不精

2.受培训经费的制约,培训次数减少

进入新世纪后,教师岗位培训经费无着落,专业培训无师资,课程培训无教材,技能培训无设施,很多应该开展的培训无法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的人数、次数明显减少。

(三)基层学校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校常规教学管理不到位

新课改强调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各乡镇组织的测试往往受信息、测试质量、保密等因素的制约,本乡镇组织的测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学校疏于教学常规管理,没有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具体可行的要求,也没有起到有效的督促、检查与考核作用。这样的管理滋长了教师的懒惰思想,致使学校教学质量停滞不前。

2.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率相差很大

近年来我省农远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越来越多的乡镇接通了光纤校园网络,七棵树等乡镇利用率很高,但有的乡镇利用率并不高使高效的信息资源处在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一些学校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里的教学辅助用品利用率也不高,封存在图书室的图书学生很难借到。

3.学校之间与年级之间在管理上存在差距

造成中心小学与偏远村小之间、基础年级与毕业年级之间差距较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程度不同。一个乡镇往往注重中心小学和毕业年级的管理,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也放在中心小学和毕业年级,尤其是放在初中毕业年级,而忽视村小和基础年级。这样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农村教育的整体良性发展。

4.不能完全执行课程教学计划问题仍表现比较突出

两张课表,一张是实际开设的课程,一张是为了应付检查。地方课程开设不足,校本课程在很多乡校没有开发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不能开足课时或根本不开设,实验课达不到规定标准。

(四)教师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方面,教师的生存压力和职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存在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强的状况。

1.教师职业倦怠率高,教学动力不足

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干多干少一样,干与不干一样,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做班主任工作辛苦,还没有津贴,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高,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工作复杂繁琐。农村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同时留守儿童增加、单亲儿童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加,教育工作难度加大,这就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心理。一些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厌倦冷漠的心态逐年增强,他们丧失教育理想,仅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一些教师晋升为高级职称后,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不愿意从事教学,有一半左右的高级教师已不在教学第一线。

2.农村新教师稳定性差,教育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县实施了从本专科毕业生中聘用中小学教师,或或从本科毕业生和农村有相应学历的教师中聘用县直初、高中教师,目前的农村教师队伍,有一部分教师是近年来陆续上岗的新教师,尽管他们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但教学基础知识不牢,教学基本技能较低。而且不安心在农村工作,稳定性差。

5.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1)学情了解不够

备学生是我县教师备课环节普遍的缺项或弱项。一些教师搞不清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哪些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哪些需要教师与同伴帮助才能学会的知识,哪些课堂上学不会需要课后与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才能学会的知识。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心中无数,因此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2)教学思路不清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对学科知识特点与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活动设计缺乏逻辑联系,不能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带有盲目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3)问题意识淡薄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满堂讲、满堂练现象普遍存在。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有问题意识,教师肯问,但不善问,他们抓不住教学的核心问题,存在“启而不发”的问题,启发达不到预期目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无疑可问;二是不敢问或不知怎样问;三是不能问或没有机会问。

(五)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其他问题

1.县直学校与乡镇中心小学的超大班额与村小小班额形成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

由于近年来优秀教师向县直学校与乡镇中心小学流动,不少家长将孩子在学前就送往县城或乡()所在地这样造成县直学校与乡镇中心小学人数的猛涨,村小学生的猛减。很多县直小学的班额超过60人,有的班达70多人。学生人数的增多,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村小教师,虽然所教的学生人数较少,但是要开齐学科上足课时,一名教师要讲几门课程仍然辛苦的。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2.新课程学习不到位

有的教师对新课标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对在新课改实施下的考试形式、内容、要求和侧重点不清楚,有的校长、教师手中连新课程标准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落实新课标。尤其是农村村小教师由于自身学历水平低,业务能力不强,信息匮乏,对新课改存在畏惧心理。客观上看,由于村级小学经济条件差,师资和经费紧张,使得他们不愿参与培训或无力参与培训,更无力组织校本培训。村级小学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学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学竞赛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种竞赛相对年轻的教师占优势,而中老年教师竞争优势减弱,在评职晋级上逐渐失去机会。教师及学校的功利意识较强,参赛的目的是为了教师晋级,已经获得相应职称而没有再晋级可能的教师,学校及教师本人不愿意参加各种教学竞赛。

出。

三、意见和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实践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

第一要花大气力,深入农村,深入学校,深入班级,研究教情,研究学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动员全县师生员工通过座谈、书信、电话、网络论坛等方式,对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发挥本地专家优势,研究解决制约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有关发展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深入开展调研,总结县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课改积累的经验,为县教育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二要加强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培训与学习,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让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市举办的教育理论培训活动,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切实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抓大放小,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

抓大就是抓好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宏观性目标任务的研究与决策,抓实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学校完善管理机制,抓好对各学校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与考核,通过抓大事、解难事、树典型,为学校自主管理、特色发展夯实基础。要对全县教育现状进行认真排查、摸底,深入分析并找出制约全县教育持续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热点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城乡、校际间存在的教师素质、教学设施、校舍配套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问题,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制约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这一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尽力消除县域内乡际、校际间在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差距,破解均衡发展的根本性难题,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筑牢发展的根本。

难点问题:一是教师素质问题,特别是县直初中教师、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问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偏低,教师工作动力不足问题;二是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尤其是教学设施严重滞后,影响教育质量提高和课改需要;三是学校布局问题,学校布局不合理,危房改造,办学效益低下问题。难点问题是形成热点问题的核心因素,要解决热点问题,必先突破难点问题。对此,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抓投入,夯实发展基础。要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在确保“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争取县政府每年都将教育投入、校舍及内部设施建设列入发展规划。进一步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县直学校校舍改扩建、仪器设施配套、多媒体“班班通”等,解决农村集中办学学校学生饮食、住宿、取暖与通宿校车问题等。

第二、抓学校布局调整,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校布局调整从宏观上统筹把握,统筹规划、协调。微观上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我县人口和学生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考虑新农村建设和城建设等因素,制定着眼于未来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布局调整中,应坚持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相结合,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相结合,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和农村相结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采取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统筹、同步,以调整促危改的工作策略。

    三、各学校要优化教育管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1.优化学校管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要突出以人为本,对学校现有的一些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及时召开支委会、教代会、教研会,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改完善,制定出适合本乡校发展的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规章制度。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一是人力资源,各乡校要将尽最大的努力,制定出一套能激发每位教职工的管理办法,尽量调动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利用好本乡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强化管理力度,各分管领导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交教代会讨论决定,形成规章制度,强力执行。

3.加大对教学常规的执行力度

各乡校要制定出一套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管理办法,要让每位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教学中,执行教学常规,爱岗尽责,无私奉献。

4.强化管理,建立学习型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学校的管理中,尊重人性、以人文精神塑造人新课程下学校的管理应更重视人的尊严,遵循人性形成的规律,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机地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以学校发展计划新课程改革目标来激励师生,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并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尊严,从而为学校持续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搭建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方向迈进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湛是锤炼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要求。建立乡、级教学骨干梯队,加强对级教学骨干的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为他们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一种比较好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教育理论、教科研能力、专业水平、教学实践水平、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等方面再上新台阶。评优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锻炼广大教师,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增长广大教师的才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