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6-15 2020-07-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这段时间您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不少与教学相关的软件,也观摩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相关理论,请结合您所教学科及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撰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或一篇学习心得。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柴桂红    所属单位:九姑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7-27 15:40:59    浏览数( 0 ) 【举报】

对《历史新课标》的简单解读与反思

柴桂红

 

20191115日至17日的济源一中学习之旅,作为历史教师,我主要参加了历史学科的备考专家讲座、三节历史课听课活动。可能是时间不巧,历史课要么是考试,要么是评试卷,这方面在这不作赘述。两个专家的备考讲座,虽然更多内容是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以及对2020年高考的应对,但两者都着重强调了对《新课标》的解读,强调高考对孩子核心素养的考查。以下结合两个专家的讲解和我个人的理解,对《新课标》作一简单解读与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课程课标》特别强调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理性宽容、全面贯彻国家的意志以及特别强调学科素养。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高中必修教材的编写专题性很强,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其内容丰富主题明确、课与课之间逻辑清楚。教材内容栏目众多、史料丰富。由于教材的内容的量大,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太好处理其教学,这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我认为处理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1、钻研和把握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3、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第一点:整合的方式:对没课的内容加以整合。这一整合的思路是:适当的调整课文的子目,强干弱支,突出重点,使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更为聚焦。第二点:对单元的内容加以整合:教材中的一个单元,由若干课组成。可以根据单元的的主题,整体考虑各课的组合,打通单元的内容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跨课时重组内容。第三点:适当调整课题内容,合并同类型的知识点,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第二部分:在新教材的改革中,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适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同时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现在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什么考什么。两位老师在对于什么是课程标准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门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包含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多方参与)、开展课外活动。在参与本次的培训的专家组在对于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提出一种想法;他说道对于教材上所学的历史,学生将来如果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内容也会遗忘,因此对于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坚持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历史课程目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的,形成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凭空形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知识的灌输,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学习课标、研究课标、吃透课标、用好课标.这一点不止存在新教材的改革中同样的也适应与新高考改革下,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止是要教好课更要去研究新课标同步进行。第二点:强调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到底核心素养又是什么概念? 首先从核心素养的目标上来看: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从目标中就可以知道需要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式、机械式、死记硬背的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究式、理解思维式的方向转变。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念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历史,强调学生的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实证做出正确历史解释,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来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三部分:主要解释新教材的重难点,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对于新教材的改编中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两位老师都有了很详细的阐述。而且也针对性的去说明这给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提供很好的方向,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教师要灵活变通。在新教材中图片与插图比较多,教师要更加强调对学生直观性的培养,要利用好教材“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小版块,为学生理解和吃透教材的重难点起到辅助作用。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收获到的主要有这两点:首先,对于课本内容的重组是非常的重要,以及课时问题的处理要适当的删减。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对教师教学的反思:1、教学理念的更新: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扫除满堂灌、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情景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教学艺术的反思: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所想宝贵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3、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想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二、对学生的反思: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中心任务,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新的课程要求在教材上有突破、创新;在教法组织上给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在评价上有师生、生生、生师的互动。学生真正达到了懂与会的结合,真正有了“教”与“学”的效果。1、学生参与度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度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来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2、学生合作的反思: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3、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一堂好课,需要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遵守的原则。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确实贯彻新课标精神,结合新时代对我国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六个功夫”精神,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六大素养”,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人。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07-27 15:48:4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