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研修心得】诵国学经典 悟为师之道

  发布者:平利敏    所属单位: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发布时间:2020-08-17    浏览数( -) 【举报】

诵国学经典 修为师之道

三门峡卫生学校  平利敏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育人尤为重要。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其智慧和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辩善恶;可以养师生之浩然正气、塑师生之高尚人格。

国学——指明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在我们看不见方向时为我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同时,也让我们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一、 身为人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礼记.学记》),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从修身开始,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教师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学生也不会听从。孔子强调的是身教,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做的和所说的一致,也就证明所说的是正确的、所做的是合理的。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二、 身为人师,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变化也在日新月异,新的突起和旧的老化将自然而然地成为知识前进的方向,因而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尤其是作为知识传播的主导力量,就有必要顺应知识的潮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专业发展,是自己和社会发展同步,适应社会,适应教学。

“学而不厌”。孔子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视学习是一种乐趣,反观我们的学习和培训,缺乏主动性,何谈乐趣?知识日新月异,学科综合性也来越强,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把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以教材为依托,融入教学,给孩子们带来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不是学习的快乐吗?为人师就要加强学习。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给我们提供了反思的典范,反思学习,然后知困,反思教学,然后知不足,反思行为,然后知改进,学习要践行,特别是道德的修养与学习更需要践行。“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身为人师,更要时时刻刻行在学生前面。我们教师先做,让学生跟着做;教学生们认真读书,我们必须先博览群书;要孩子们不浮躁,我们必须先脚踏实地。

三、 身为人师,应爱生如子,知人善教。

纵观国学经典,最高的道德范畴是“仁”。“仁”是一切道德范畴的基础,是一切优秀作风和优良表现的不可竭尽的源泉。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不仅要求自己品学兼优,也要求用自己的能力、学识及明白的道理去培养有学问的、懂道理的、有自理能力的人才。“立人”、“达人”是孔子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是他的仁德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今天我们师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心灵深处更需要老师的呵护。子曰:“人洁己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重担,不能仅仅只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是师德的重要体现。

综上,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师德的基础前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师德的规范和原则;爱生如子、知人善教是一个教师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每一篇经典的文字背后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慈祥的、目光深邃的长者在教导我们心怀天下、三思而后行。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陶冶情操;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可以不断提高人文素阳和精神境界。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