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倾听学生

发布者:次仁卓玛     所属单位:苏格小学     发布时间:2016-06-17    浏览数:0

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一、为什么倾听

 

1

.教师倾听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

 

课堂教学中

随着

学生主体性的增强

教师再也

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言说者

学生

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质疑反驳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

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

教师倾听学生,

然听到的可能只是一

些零碎的、

简单的、

幼稚的观念和看法,

但这些却构成了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基

础。

因此,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

始倾听,

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

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

而是把学生作

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

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

这是生命

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

[1]

 

2

.教师

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

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

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即使有精

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

效率的课堂教学

因此,

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

解学生的最简便、

直接、

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

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

了解

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

。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

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3

.教师倾听学生是实现师生对话的前提。

 

王建军认为,

在教师、

学生、

文本这三个要素所组成的

“师—本”

“生—本”

“师

—生”

“生—生”四组对话关系中,

“‘师—生’对话是关键”。

[2]

王尚文指出:

“对话不仅仅是发言,也包括倾听,而且首先是倾听,倾听才是关键。”

[3]

这就

告诉我们,

倾听是实现师生对话进而使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的关键,

教师和

学生都必须学会倾听。

而作为教育者的

教师更应该首先成为倾听的表率,

只有倾

听学生,才能使学生学会倾听。

 

4

.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习、成

长的过程。

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

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

[4]

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

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

或是对视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认识。

倾听

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

判断

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倾听什么

 

严格地说,

学生

在课堂上的所有发言都应成为我们倾听的对象

本文主要探讨的

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回答

 

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

能够帮助教师及时、

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认识、理解、思考程度,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否在这个基

础上及时对教学内容、

教学难易程度、

教学思路、

教学环节等作出合理的取舍和

调整,

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机智与否的主要指标,

也是衡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具

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例如《荷花淀》教学中探讨水生嫂形象的一个片段: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

 

师:

这段对话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

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

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1

: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

嫂不支持丈夫了呢?

 

1

(迟疑):我还没想好,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吧。

 

2

:我觉得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

虑是不现实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

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

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1

:用句号语气更肯定,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

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这个片段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了学生理解上的缺漏,

并通过追问和补充相关

材料引导学生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化。

 

2

.学生的

提问

 

在教学进程中,

学生面临疑难困惑能够自己提问是值得珍视的好现象。

学生

提问是他们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开始,

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敏捷,

思想走向深刻

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倾听并且筛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

充分利用、

整合为独特的

教学资源。

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性问题,

一般只需进行知识层面的释疑解惑;

及教学内容理解的问题,

就要求我们相机灵活对待,

或适当补充材料,

或课内外

合理迁移,或设置前后勾连的系列问题启发。

 

请看笔者教学《药》时引导学生品赏小说语言的一个片段:

 

1

:我注意到夏瑜说阿义“可怜”之后茶客们的反应: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三个人用大同小异的方式表达

“疯了”

的意思,

这三处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

同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出乎意料地):哦,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探讨,请大家发表

意见。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