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截止时间:2016-06-25
  2. 作业要求:
           研修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逾期将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蓝仁源     所属单位:措美县中学     提交时间:2016-05-09    浏览数:0     

    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直观、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而赢得了众多地理教师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造成使用效果低甚至起到反作用的结果。我认为,这是教师在选择内容与时机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要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择内容。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深思熟虑,力求准确高效。
            1、所选内容要贴近文本。
           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内容必须贴近文本,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选内容与文本出现偏差甚至背道而驰,就会将学生的思维引上歧路,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2、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择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多考虑,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选取合适的内容。例如,本次评选我上交的课件是《东亚》,但课后反思却发现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距。在给学生讲解东亚的政区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东亚的地图,可学生对地图不怎么敏感,看不大懂。最后,我给学生放映了一部记录东亚各国的资料片,学生从东亚各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去了解各国的异同,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快掌握了东亚各国的概况。
         信息技术手段必须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恰当的时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效力,因此必须注意把握时机。
          1、要用在激趣引入之初。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激趣引入这个环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2、要用在重点解读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应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为解决教学重点而服务。教学中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数是学生所未知的东西,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须跨越时空,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手段在这一点上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教师在教学时可合理加以运用。
 
    3、要用在情感升华之时。
     情境是打开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情感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情感酝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特定的情境激发才能得到升华,而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一种有效地选择。我听过一节感受很深的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师的讲授很一般,但在最后学完五壮士跳崖的片段后,教师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壮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一瞬间占据了学生的心田,那画面久久挥之不去,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瞬间得到升华,这短短的画面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三、已被证明的有效使用方式。
        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已得到证实。
         1、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师的板书缺乏示范性,而运用课件展示生字的写法直观、形象、规范,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配乐朗读。

   再好的歌手清唱歌曲也达不到音乐伴奏时的效果,这也侧面见证了配乐的作用。地理事物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本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例如,前几年火爆全中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语言将各地的名小吃串联起来,让观众回味无穷!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