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发布者:孙亚东    所属单位: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数( -) 【举报】

优美的汉字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孙亚东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母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认识。

  2. 学习汉字自身的系统性和结构的规律性。

  3.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自觉规范运用汉字,维护母语健康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一期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令人激动万分的阅兵,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泱泱华夏的文明史你认为有多长呢?上下五千年(据现有的考古发现资料与研究表明,5800年至53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文明灿若星斗)。那书写灿烂文明,承载悠久历史的汉字你认为有多古老呢? 8000年前的贾湖遗址中就发现了象形刻画符号;在6000年前的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在4500年的大汶口遗址中发现了依照实物描绘出来的“象形字”;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

二、汉字的形体

     汉字由甲骨文演变为现代楷书,其间经历了很多阶段。我们以“鱼”“鸟”“羊”为例来看一下演变的过程。 

思考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到现在的方块文字,它的演变具有什么规律?

明确:1、由繁到简。

2、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

这里要特别注意几个时期:

一是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秦始皇统一后,推行“书同文”的改革,由李斯等人负责实行,创制出秦书小篆,用线条代替了复杂的图形,确定了汉字的符号性。

二是隶书,由相传程邈潜心钻研,删繁就简,创出比小篆方便书写的隶书。隶书去除了汉字的图画特征,是汉字方块字形的确立者,为楷书、草书、行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草书,是辅助隶书的简便汉字,将偏旁部首做了适当的简化与互借,使用连笔,书写快捷。是国家制定规范简化汉字的重要来源。汉字简化古已有之。例如,早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带“見”的“亲”字,最早将“愛”简写为“爱”的是东晋时的王羲之。

194910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经1952年和1954年的两次改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于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又于1964年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后共收简化字2235个。1986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内收通用字7000个(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2013年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汉字8105个。

这是自秦始皇“书同文”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全面对文字进行规范。

三、汉字的构成

1、最早我们就是依照事物的形状进行造字,称为形声字。比如:弓、林、山

2、在面对抽象事物,无具体形象可画时,往往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字是指事字。

3、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字是会意字。

会意字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叫同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样的独体字构成。

如:“木”——“林”——“森”

“水”——“淼”

“日”——“晶”;

“火”——“炎”——“焱”

第二种叫异体会意字。它是由不同的两个独体字组成的新字。

        一人倚树,立足休息。就是休息的休。

手在树上,采摘东西。就是采摘的采。

用手分物,掰为两截。就是掰开的掰。

不端不正,东倒西歪。就是歪歪扭扭的歪。

4、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共同的特点是纯粹表意。形声字突破了这种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中的形声字占到82%。所以产生了“秀才认字认半边”、“差不差,念半拉”的俗语。

    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讲话中,时任校长将“鸿鹄志”读成“鸿浩志”,将“莘莘学子”读成“辛辛学子”。

据统计,《新华字典》中声旁有效率(声、韵、调全同)占39%。比如用“工”作声旁的形声字很多,有缸、杠、肛、江 等,读音并不相同。 所以今天我们遇到生疏的形声字时,多半不敢按照声旁来读这个字。实际上,在造字的时候,以上的字读音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才造成了它们读音的分歧。

    我们学习一下古今语音转变的主要规律:平分阴阳,入派四声

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在古代汉语中,平声指平声,仄声指上声、去声、入声。

在现代汉语中,平声指阴平和阳平;仄声指上声、去声。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仄起平收)

例如:

“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A)             (1987 年高考题)

A 柳絮池塘淡淡风(fēng)  B 榆荚临窗片片雪(xuě)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yún5、转注和假借

    清代学者戴震、段玉裁认为转注就是互训,即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互引解释。转注字是一种同义词,也就是“异字同义”;比如《孔乙己》中:“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增加了人们的负担。

       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四、汉字的规范

    古代因字较少,产生不少假借现象。现代汉字已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就要求我们要规范用语,然而在在公共场所、影视、报刊、出版物普遍存在的用语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错别字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语文生活造成了混乱。这种现象已经对我国整体文化素质带来了不良影响。

 

如商品广告使用中的汉字不规范现象:

完美无瑕(完美无夏)空调机

随心所欲(随心所浴)沐浴器

刻不容缓(咳不容缓)咳嗽药

爱不释手(爱不湿手)洗衣机

默默无闻(默默无蚊)蚊香

步步为营(步步为赢)鞋子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

闲人匆进   闲人勿进

每当我且丧或难过的时候  每当我沮丧或难过的时候

禁止做人,后果自负。 禁止坐人,后果自负。

鸡蛋罐饼  鸡蛋灌饼

热列欢迎清华经管学院新生  热烈欢迎清华经管学院新生

报道流程 报到流程

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还有同学们作文中的错误:

1、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的好学生。

2、我最喜欢的景点是西安的兵马

俑:形声。从人,甬(yǒng)声。本义: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因象人。故从人)

五、汉字的文化

    这位同学之所以犯这种错误,除了粗心外,还和他不知汉字的正确构件有关。汉字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进入构字后,便具有了构字功能:或表音、或表义、或表形、或起区别标示作用。

学习讲解汉字必须以构件在构字过程中的实际功能为依据,讲错了或曲解了构件的功能,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所以,讲解汉字,首先不能将其构件讲错。

如:有人把“福”拆“衣”“一”“口”“田”,把它讲成“一口人有田种,有衣穿,就是福”。这种讲解在构件拆分上就是错误的。“福”是“示”“畐”声的形声字。

    “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这些都反映我们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代先民抵御自然力的能力薄弱而产生的敬畏神明,祈求神灵保佑的思想。

《荆轲刺秦王》中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课下注释20,解释为“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流俗文字学”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拼义的文字,现代汉字的字理大都可以用会意的方法来解决,而且可以不顾字形演变和结构的特点用主观联想来任意讲解。

比如有些人把“饿”讲成“我要吃(饣),因为我饿了”。把“我”曲解为表意构件。而“饿”字中的“我”是示音构件,没有表意功能。这样就会造成一种误导,“俄”“娥”“峨”“鹅”等从“我”得声的字就会被类推成“我的人”“我的女儿”“我的山”“我的鸟”。将学生引入歧途。

科学地讲解字理。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我们要依据汉字构形规律,科学地分析和讲解汉字即通过构形讲解它的构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所记录的词义。不能靠主观意愿想当然的任意理解。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热爱母语的主要体现就是规范用字,规范用语,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高度重视,共同留住我们民族的精粹。

 

 

板书设计:

                      优美的汉字

独体字:象形字 指事字

合体字:会意字 形声字

语音演变:平分阴阳 入派四声 仄起平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