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反思】《归园田居》课后教学反思

  发布者:陈慧    所属单位: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09-18    浏览数( -) 【举报】

    本节课按照“介绍作者背景、捕捉意象、品味意境、探讨主旨、分析艺术手法”的步骤展开。我们通过分析意象、品味意境,很快得出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归隐的主旨,可是如何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所以我将其定为教学难点。

    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赞同吗?同学们有说赞同的,有说不赞同的,有的同学不理解陶渊明的举动,说他抛弃百姓,算得上高尚吗。我突然意识到,学生不能还历史人物于其生存的朝代,以苛刻的眼光评判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评判陶渊明身上,也会出现在解读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身上,我必须适时矫正。我灵机一动,重新设置了一个问题:在黑暗的东晋时代陶渊明有几条路可走?话音刚落,教室沉寂了一会。我知道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问的恰当。然后同学分纷纷发言,共同分析,第一,他可以继续做官,保持正直,打击黑暗的政坛,保境安民。我马上追问;同学们,能实现吗?为什么?学生立刻回答“不能”,因为当时门阀制度森严,官场黑暗,他难以自保,何谈救民?第二,继续做官,随波逐流,过酒足饭饱的生活,做违背良心的事。第三,归隐,过百姓的日子。分析完毕,我才推出刚开始提出问题,现在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是积极还是消极?通过比较,学生豁然开朗,他的归隐,积极在出淤泥而不染,积极在不随波逐流,积极在保留自己的高洁,并有可能因此影响周围的人,他的归隐是无奈的选择,是进而弗能、退而修身的果断决策,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是伟大的,他不是逃兵,不是害怕,而是不屑、是洁身自好。终于同学们将陶渊明放到他特定的历史时代去解读,我如释重负。可是学习必定要入得去还要出的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了一个问题:在政治清明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保持陶渊明的这些高洁品格呢?学生们由历史回到现实,结合实际,畅所欲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畅谈中得到了落实。

    虽然这一环节费时间多了,但通过问题的搭建,学生逐步清晰地理解了这一难点,准确的把握了人物形象。这引发了我对教师的角色、以及如何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告诉学生多少,而是引导多少,启发多少。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由原来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主体地位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由传统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能将学习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包揽,不跃位。善于做一位总揽全局的设计师、循循善诱的引导者、乐在其中的参与人。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