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资源】通过激素调节

  发布者:李智勇    所属单位:淮阳一中    发布时间:2020-09-03    浏览数( -) 【举报】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Ⅰ)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概述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概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作用,形成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3.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培养建模与模型分析的思维习惯。4.总结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关注人体健康。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神经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结论是: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结论是:稀盐酸刺激小肠后,小肠不通过(填“通过”或“不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递给胰腺。
(3)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稀盐酸刺激小肠后,小肠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而沃泰默的结论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4)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砂子→提取液→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4.激素的分泌及功能
 
内分
泌腺 激素名称 功能 化学本质 靶器官或靶细胞   
下丘脑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蛋白质或多肽类 垂体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   
垂体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①促进甲状腺(性腺)的生长发育;②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蛋白质或多肽类 甲状腺(性腺)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几乎全身各处细胞   
胰腺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蛋白质 主要是
肝脏   
  胰岛素 降低血糖   几乎全身各处细胞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①促进新陈代谢;
②促进生长发育;
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几乎全身各处细胞   
肾上腺 肾上腺素 ①升高血糖;
②加快代谢,增加产热 氨基酸衍
生物 几乎全身各处细胞   
性腺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 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②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 固醇 几乎全身各处细胞 

 关键点拨  (1)一般情况下,多肽、蛋白质类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膜内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
(2)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4)在补充外源胰岛素时应采取注射方法,补充外源甲状腺激素时可采取注射或口服方法。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细胞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生理作用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方向和结果 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含量 增加血糖来源;升高血糖含量 

3.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拓展  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1)发病机理: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3)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1)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
(2)生长激素可注射也可口服(  )
(3)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
(4)在血糖含量低的情况下,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  )
答案 (1)× (2)× (3)√ (4)×
解析 (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2)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4)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糖。
 
1.模拟吃饭后血糖调节模型,如图所示。用餐后1小时,血糖含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之后又如何恢复正常的呢?
 
提示 餐后1小时,血糖含量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由于胰岛素能促进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了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因此降低了血糖。
2.模拟运动时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运动约40分钟后,血糖含量又有什么变化?之后又如何调节血糖浓度呢?
 
提示 运动40分钟时,血糖含量下降。血糖降低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归纳整合
1.血糖调节模型
 
2.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胰岛A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的受体。
4.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分子的受体。
 
 
达标检测
1.(2018·西安一中月考)下列关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促胰液素通过消化液运输到靶器官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 C
解析 促胰液素是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的,C项错误。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人体进食后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3.(2018·松原扶余一中高二上期末)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 A
解析 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能促进②③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④、⑤、⑥、⑦过程,同时抑制②、③过程。
4.激素调节在维持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情况下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B.运动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答案 A
解析 A项,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项,运动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项,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项,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5.某人饭后4 h血糖变化曲线如下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饭后0.5 h血糖含量达到A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
(2)形成B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某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血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的首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消化、吸收葡萄糖 胰岛素 (2)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3)头昏、心慌、四肢无力 能量供应不足 (4)刚吃过饭或补充了糖 (5)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解析 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血糖进入细胞后的代谢形式主要有三条: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首要变化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6.台湾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说明: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次发情时间为指标)
(1)实验材料和用具:同种____________________雌鼠若干,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
(2)实验目的: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可引发性早熟。
(3)实验原理:略。
(4)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甲,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龄、幼年 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 (4)①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 ④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 (5)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
解析 (1)应该选取发育程度相同的同龄、幼年雌鼠若干;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因此要用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与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的饲料乙做对比。
(4)①本实验要做到平均分组,即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④本题实验的因变量为各组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即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
(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短于C组。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