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思维导图应用案例 作业周期 : 2020-09-15 2020-11-20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发散性、创新性特征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习对象快速记忆并理解,是语文学科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正确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设计既要根据语文学科特色,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请大家结合教学实际,在必修教材1-5、选修教材、写作、作品导读、语文知识梳理等范围内任意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个思维导图。

要求:①每个选材的思维导图可以呈现整体内容,也可以呈现部分内容;②可以使用WPS或office制作,也可以手绘,然后转换为图片格式;③为便于批阅,作业请不要以附件形式发送,可以点击文本框上方的“上传图片”按键上传发送。


发布者:赵健

思维导图应用案例

提交者:学员戴鸿伟    所属单位: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10-12 16:42:18    浏览数( 0 ) 【举报】

必修三·导学案

第 2 课   祝福

导演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 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相关知识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4)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自主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

(1)钝(    )响   (2)寒暄(     )     (3)朱拓(    )(4)间(    )或(5)悚(    )然   (6)踌蹰(   )(   ) (7)谬(    )种    (8)俨(    )然  (9)形骸(     )  (10)呜咽(    )     (11)驯(    )熟   (12)桌帏(    )(13)讪讪(    )   (14)歆享(    )   (15)咀嚼(  )(   ) (16)渣滓(    )    (17)蹙(   )缩    (18)门槛(    )    (19)窈(   )陷    (20)惴惴(    )  (21)不更(   )事  (22)尘芥(   )堆   (23)烟霭(    )   (24)孽根(   )   

2.词语解释:

(1)忌讳:                                                                    

(2)蹒跚:                                                                   

 (3)诡密:                                                                                              

(4)鄙薄:                                                                    

(5)百无聊赖:                                                               

(6)沸反盈天:                                                               

3.重点段落阅读。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         (寂静、沉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         (寂静、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       (奇怪、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       (舒畅、舒适)起来。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百无聊赖:                                                                                  

②尘芥堆:                                                                                   

③形骸:                                                                             

(3)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去了,也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4.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C级)

A.宋朝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祝福》以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6.作者开头说感到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

 

互动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情节与人物形象)

1、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4.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 先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再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找眼睛

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参加祝富


行乞


问灵魂有无


6.(1)自述阿毛之死,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2)与柳妈的对话

 

 

(3)与“我”的对话

 

 

7. 细节描写

 

 

8. 动作描写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试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动作描写表现了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9. 概括祥林嫂形象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主题)

研讨祥林嫂的死因,并分析鲁四老爷等其他人物形象

讨论:A. 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

B.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C. 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鲁四老爷:

柳妈:

鲁镇上的人们:

“我”:

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 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死亡原因:

主题归纳:

三、自主探究(环境描写)

1. “祝福”的场景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2.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 文中关于雪的描写有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赵健
批阅时间:2020-10-13 16:10:2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