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作业周期 : 2020-09-16 2020-10-31

所属计划: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要求:1.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交作业,字数不少于500字。

      作业要求个人独创,杜绝抄袭。

发布者:王凤祥

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提交者:学员张萧林    所属单位:西华县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9-20 14:24:46    浏览数( 0 ) 【举报】

一、学会用地理的语言来发现和表达

与物理化学有些不同,地理不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是一门实践科学。它跟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特别需要学生们懂得在实践认知中观察、分析和思考。

在高中新课标视野下,地理教学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当中感悟或提炼地理知识。譬如学生从地理学科视角去观察一座山峰。在中国的传统国画与诗词文化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赋予了文化人很多艺术启迪或精神洗礼,地理学科则赋予其新的学术视角。较之文学与艺术,地理学是以一种更科学的态度展现其学科独有的系统研究方法,并由此带领学生领略地理视角下科学语言的魅力。

漂流于上游,有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叹,此为横剖面的描述;泛舟于中游,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赞美,此为地形地势的描述;行走于下游,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言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为沙洲的描述。地理学与文学在教学中对于“大美山河”的联袂演绎,使人地协调观的落实存在切实的可能性。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理语言的学习,即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表面的地理事象,这是我们在地貌教学中设计情境和任务时,需要抓住的核心

二、课程知识的量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时,不应为了面面俱到而“灌输”太多知识。需要确立教学典型以将知识言透。如何确立典型呢?对此,教材将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比如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三到四种地貌,我们实际在这一单元中给出了八种地貌作为样例。有老师问为什么要选这么多,我们的考虑主要是基于基层的现状,给一线教学提供更多地教与学选择。

目前,各地基层教学的开发能力还比较弱,让他们单独开发课程很难,但是给他们一些课程资源,让他们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做减法则是很容易的。如果只需学习八种地貌,教材能够提供12种,基层教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样就减少了教师施教过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在地貌教学这一单元中,老师们可以参考人教版、湘教版等其他版本。虽然耗时,但资源足够丰富,能更好地启发教学。未来的一些课程资源,老师们也可以参考使用。

三、大情境教学设计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个具体的实施路径就是大情境的教学设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就设计了“重走徐霞客路”游学考察这一学习情境。

徐霞客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他最出色的特点就是地理的实践力。他用他的地理实践切身了解中国地理特色,让学生“重走徐霞客路”,不仅在强化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涉及到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古代地理学家的游踪,从而对祖国山河及伟大地理学家的精神产生敬畏。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王凤祥
批阅时间:2020-09-21 10:30:06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科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