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作业周期 : 2020-09-16 2020-10-31

所属计划: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要求:1.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交作业,字数不少于500字。

      作业要求个人独创,杜绝抄袭。

发布者:王凤祥

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提交者:学员赵蓓    所属单位:西华县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9-20 13:58:29    浏览数( 0 ) 【举报】

正确理解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一、人地协调观

1、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包括: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2、人地协调观要贯穿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线索;教学情境和教学设计要实现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3、自然地理教学中要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人地相互影响的方式、强度、后果、原因。

4、人文地理教学中要以"了解人类活动过程及其区位因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人地相互影响的方式、强度、后果、原因。

5、区域地理教学中要以"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并提出人地协调的对策"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协调人地关系的办法。

二、综合思维

1、综合思维是认识地理事象时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地理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2、认识地理演化(运动、过程)时,主要应用"动态"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用动态的眼光认识地理要素、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

3、认识地理成因(区位)时,主要应用"全面"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全面分析地理成因(包括: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地理成因)。

4、认识某区域的地理事象时,主要应用"系统"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系统的认识区域内,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5、归纳地理特征、分析地理成因类问题时,主要用要素综合的能力;分析地理演变(发生、发展、变化)类问题时,主要用时空综合的能力;分析区域特征的形成及人地关系类问题时,主要用区域综合的能力。

三、区域认知

1、区域认知是把地理环境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把握区域认知需做到:将地理要素组织在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中认识(学习),并能察觉和分析区域中地理活动的特征、区位条件及二者关系;能从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角度入手认识区域地理问题(区域发展)。

3、区域认知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在(生活化的)区域情境中,认识(学习)地理要素、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谋求区域发展。

四、地理实践力

1、地理实践力是在信息技术和地理工具支撑的环境下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

2、常见的地理实践活动有:观察景观图片、视频,实物标本;实地观察;制作实体模型、虚拟模型;进行地理实验;野外观察地貌、岩石、星空实践;人口、城市等社会调研。在此过程中要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要对人地关系有感悟和体验。

3、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能力是指:掌握行动的信息和策略(知识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行动的动机和兴趣、采取相关行动的意愿和反思行动的能力。同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自觉)、果断、自制、坚持的意志品质。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王凤祥
批阅时间:2020-09-21 10:29:02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科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