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20-09-09 2020-11-11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任选一本书,设计一个整本书阅读的方案,包括导读,实施过程,效果测评.

要求:①密切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切勿空洞说理。②可以是一个教学设计,也可以的一个教学流程,但要具体真实,有可操作性。③杜绝抄袭。


发布者:郭娟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李艳华    所属单位: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9-17 09:49:00    浏览数( 0 ) 【举报】

 名著导读《边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边城(节选)》。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3.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二、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


黄昏,一抹红云


点染桃花懵懂的眼


白塔,沉浸在溪的乐章里


拨动往来熙攘的音符


雀子在丛林里跳


杜鹃在树枝上闹


草莺在绿荫中笑……


传递着春的讯息


还有那个在春天里酝酿的心事


翠翠,哭了……


任由思绪放肆地飞


翠翠,笑了……


盈着跳动希望的泪


独坐在白塔下


看着激流,看着孤舟


听着岁月的脚步带来


带来,山外的风信


那山,那溪,那人,那狗


——还有那


薄薄的,长长的,久久的


等待,还是等待


明天的归航——


3、学生交流诵读,推荐优秀作品,有感情地朗读。


三、比照文中两处夜景的写作,赏析诗作《边城月夜思归》


1、有感情地朗读两段夜景描写,划出主要的意象。


2、赏析师作品《边城月夜思归》(多媒体展示),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边城月夜思归 烟笼渡头月笼纱,夜泊断崖野人家。萤光时时引虫蛙,莺歌处处动竹篁。


山歌一线牵情丝,芦笛声声惹素花。今人不作昔时舞,望断关山尽他乡。


明确:意象:烟雾 清溪 明月 人家 萤光虫蛙 莺歌 竹篁 山歌 芦笛


意境:静谧 自然 清秀


情感:表达对远游之人的思念、期盼


表现手法:对比 动静结合 乐景写哀情


四、有感情朗读本文环境描写的优美语段,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图画美。   

 

五、布置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

2、宁静的田园像一幅湘西人物风情画,也如同一曲清丽婉约的诗歌在耳边荡漾。学生根据文意,把环境描写的文字改写成诗歌,体味文本的音乐美。(开放性题目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改写)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郭娟
批阅时间:2020-09-17 16:13:0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