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一次研修作业: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 作业周期 : 2020-09-03 2020-11-20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从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编写一课时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编写要求:

1、教学环节要齐全,体现新课程新课改理念;

2、勿抄袭要有创意创新;

3、请在限制时间内完成;

4、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教学融合。

发布者:毛铁钢

第一次研修作业: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

提交者:学员徐克    所属单位:河南省淮阳中学    提交时间: 2020-10-18 17:49:56    浏览数( 0 ) 【举报】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古人以 “忠孝 ”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


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


3 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


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释题: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


终鲜( xi ǎn ) 兄弟 期( j ī )功强 近 常在床蓐(


r ù)


猥( wè


i)以微贱 岂敢盘桓(


huán ) 庶刘侥( ji ǎo )幸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 “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


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


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


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


义?是的, 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


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


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 .齐读第一段。


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 .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


提了哪几个方面?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 .试背第一段。


四、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 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


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


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


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


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诵第一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


“四大不幸 ”,足


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


“我征召你


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


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


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 .情以动人, 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


恻隐之心, 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


不尽忠啊?自古说 “忠孝不能两全 ”,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


“晓之以


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 “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


榜的是 “以孝治天下 ”。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投影问


题,逐条解决)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


“一臣不事二主 ”,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


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


里?(区区不能废远)


(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


“但以刘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


分析。


5 .教师范读第四段。


6 .教师串讲: (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


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


的范例)


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


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学生阅读


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 .感情真挚, 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


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孝


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


2 .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


答)


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 .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


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


婉曲( “舅夺母志 ”讳母亲改嫁)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补充文化常识;讲解练习。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


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


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


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职务)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


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 “左除 ”,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


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


“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


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


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


“左迁 ”。白居


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


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


上卿。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中的 “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


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 “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 “黜”与“贬谪 ”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


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


“黜臧使者 ”的“黜 ”就是指 “台臣 ”以对 “臧使者 ”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


·屈原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中的 “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如《谭嗣同》 “即放宁夏知府, 旋升为宁夏道 ”中的 “放”就是 “委


任委派 ”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 ”“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 “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


“黜”升官曰 “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 “理乱


不知,黜陟不闻。 ”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


“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中的 “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

职的意思。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毛铁钢
批阅时间:2020-10-18 20:19:0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